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历五月,蛇虫开始活跃,病毒滋长,因此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将五月初五作为恶日来看待。到了汉代,五月初五成为固定节日,人们用桃符,五色线等厌胜物挂门以避止恶气。魏晋南北朝时期,竞渡与食粽等端午的主要习俗逐渐与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联系起来,端午开始被看做“良节”,“嘉辰”。隋朝年间,宴饮,竞渡活跃于大江南北地区。到了唐朝,端午逐渐步入宫廷,演变成了官方的固定节日。宋代,端午节增添了钉赤口、贴荼字等南方特有的项目,自宫廷至民间,不问贫富贵庶,都参与其中,还出现了专卖节日用品的鼓扇市。当时欧阳修、苏轼等词人擅长写作端午词,厌胜物中多了“天师符”、“天师艾”等与道教张天师信仰有关的物件,辽国射柳的竞技习俗也被学习引进。

——摘编自石奕龙《集美端午文化论坛论文集》


端午节蕴含了诸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出新。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