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空间分布图


——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分布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2023-10-28更新 | 17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1000年、1900年到2000年世界10个最大城市的人口(单位:百万)

公元1000年

1900年

2000年

城市

人口

城市

人口

城市

人口

科尔多瓦

0.45

伦敦

6.5

东京

26.4

开封

0.40

纽约

4.2

墨西哥城

18.1

康斯坦丁堡

0.30

巴黎

3.3

孟买

18.1

昊哥

0.20

柏林

2.7

圣保罗

17.8

京都

0.18

芝加哥

1.7

纽约

16.6

开罗

0.14

维也纳

1.7

拉各斯

13.4

巴格达

0.13

东京

1.5

洛杉矶

13.1

尼沙普尔

0.13

圣彼德堡

1.4

加尔各答

12.9

哈萨

0.11

曼彻斯特

1.4

上海

12.9

0.10

费城

1.4

布宜诺斯艾利斯

12.6

——摘编自曹建云《世界城市化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注:1000年相关城市的说明:科尔多瓦位于西班牙南部,当时为阿拉伯世界最强盛王朝的首都;康斯坦丁堡即君士坦丁堡;尼沙普尔位于伊朗东北部;哈萨位于阿拉伯海湾地区,其地的盖尔哈港为当时东方商船转换商货的中心;安尼华达位于印度。1900年:圣彼德堡即圣彼得堡。2000年:圣保罗位于巴西;拉各斯位于西非尼日利亚;加尔各答位于印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历史知识,围绕“世界大城市的发展”自拟论题并进行阑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3-07-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城市

材料一宋代城市发展迅速。相对于乡村来说,其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人员在地域空间上和阶层间的流动性也更加频繁。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官方设置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市镇)兴起,工商业者在城市中建立起众多行会。这些行会由官府组织,并向官府纳税。行会评定物价、规定本行产品质量、划分本行经营地段。独立的工商业者虽然也在成长,一旦受到国家政策挤压,就会被迫依附于官僚权势集团。再则,少数人发迹后转向土地投资,转化为工.商业者兼地主的双重身份,其子弟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向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复归,因而很难形成有共同经济基础的市民阶层。这与西欧作为封建制度对立面的城市和封建制度掘墓人的市民阶层大相径庭。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宋)》等

材料二在公元1000年,欧洲城市的社会秩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此之前,欧洲城市居民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受当地贵族或政府委派的官员统治,向不同领主缴纳税金。渐渐地,欧洲的城市和市镇建立起几乎完全独立于领主权力的自治政权,不向领主交税,并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制定政策,城市居民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约。11世纪晚期,富裕的城市居民开始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阶层一市民阶层(后来发展成为近代的“资产阶级”)。在市民阶层中,城市手工业者组建起行会。行会阻挠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又严格规定本行业的制造工艺和产品规格等。商人是市民阶层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稳步地获得经济力量,而且也在稳步地获得政治权力。

——摘编自(美)乔纳斯·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等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1-12世纪城市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社会状况。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10更新 | 48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一O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放宽历史的视野,回过头去看一看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曾经发生的巨变,不仅对于重新评估晚明史,而且对于看清近代晚清大变局及当代历史,都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明大变局》一书部分章节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
一新航路发现与葡萄牙人东来
……
四“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
五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中国
第三章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
二晚明:江南市镇的迅猛发展时代
三丝绸业市镇的分布及其特色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
二王守仁
三“掀翻天地”的王门弟子
四李贽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
三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四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从上述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商业革命时期,宋代以前,城市的建筑与规划服从于皇权或中央政府,一种超经济的力量一直控制着城市的发展。在两宋的城市中,由商贸、制造业、娱乐和服务业所学有出来的新城市文明。凌驾于传统的行政功能之上,中国传统城市文明在内容和空间格局上添加了新的内容。高大的坊墙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随城市商业交换需要而形成的商业街区。有了新发展的两宋城市文明自然地引致新的城乡关系。汉唐的行政型城市是对周边的农业地区具有服务机能的中心。在两宋的商业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分别变得明显:包括了不同的生活节奏、内涵、方式,以及不同的人的素质和追求。两宋城市亦相对较为独立:富有者不一定是农村地主,贫贱者亦多与农村土地脱离关系;而城市的繁华主要建基于国内外贸易,就算是工业生产,也不以地区市场为主要营销目标。由于这些独立性或与传统地域的脱离,在市民阶层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成为心理和实际的必要。

——摘编自薛凤旋《宋代:中国城市文明的高峰》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两宋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0-08-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诗文是中华五平年文化的积淀与提炼,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解读下列诗句: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相关史实,从以上古诗文中任意选择句,指出它所 反映的中国古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 写出一句古诗文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必须准确全面。)
2020-08-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泉州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



根据材料,从图片中提取泉州城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说明结合史实,有理有据)
2020-07-27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远古人民为了从水中捕捞食物,避免漏水丧生的危险,便学会了游泳。春秋战国时期,游泳被推广到体育锻炼和娱乐的领域中。尤其是战国南方荆楚地区端午时节祭奠屈原的赛龙舟活动。为了防御吴、越从海上的侵犯,齐国管仲还训练水军游泳本领。唐朝,北方流行黄河龙门游泳,惊险壮观。两宋时期,游泳在军队的战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表演娱乐活动也最为活跃。北宋汴京城金明池表演跳水运动。南宋,钱塘江下游的杭州湾上技艺高超的弄潮游泳成为大众最喜爱的表演娱乐。官方也与此时集合万余水师演习水战。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留下了“吴儿不怕螋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的名句。元世祖忽必烈“改漠北旧俗,行中国事”的政治主张下,赛龙舟、水秋千等游泳娱乐活动为蒙古族所认知接纳。

——摘编自梁存信《我国古代的游泳》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游泳运动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历五月,蛇虫开始活跃,病毒滋长,因此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将五月初五作为恶日来看待。到了汉代,五月初五成为固定节日,人们用桃符,五色线等厌胜物挂门以避止恶气。魏晋南北朝时期,竞渡与食粽等端午的主要习俗逐渐与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联系起来,端午开始被看做“良节”,“嘉辰”。隋朝年间,宴饮,竞渡活跃于大江南北地区。到了唐朝,端午逐渐步入宫廷,演变成了官方的固定节日。宋代,端午节增添了钉赤口、贴荼字等南方特有的项目,自宫廷至民间,不问贫富贵庶,都参与其中,还出现了专卖节日用品的鼓扇市。当时欧阳修、苏轼等词人擅长写作端午词,厌胜物中多了“天师符”、“天师艾”等与道教张天师信仰有关的物件,辽国射柳的竞技习俗也被学习引进。

——摘编自石奕龙《集美端午文化论坛论文集》


端午节蕴含了诸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出新。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