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1-22高二下·山东临沂·期末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空间分布图


——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分布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2023-10-28更新 | 17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大运河的开凿就是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下表为中国古代几个时期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概况及当时的漕运概况。


——整理自鲍成志《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历史现象,并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哳。)
2022-11-04更新 | 3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左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开封城市生活场景;右图是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反映了晚清上海的城市生活风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1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江苏专版)
4 . 城市

材料一宋代城市发展迅速。相对于乡村来说,其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人员在地域空间上和阶层间的流动性也更加频繁。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官方设置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市镇)兴起,工商业者在城市中建立起众多行会。这些行会由官府组织,并向官府纳税。行会评定物价、规定本行产品质量、划分本行经营地段。独立的工商业者虽然也在成长,一旦受到国家政策挤压,就会被迫依附于官僚权势集团。再则,少数人发迹后转向土地投资,转化为工.商业者兼地主的双重身份,其子弟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向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复归,因而很难形成有共同经济基础的市民阶层。这与西欧作为封建制度对立面的城市和封建制度掘墓人的市民阶层大相径庭。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宋)》等

材料二在公元1000年,欧洲城市的社会秩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此之前,欧洲城市居民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受当地贵族或政府委派的官员统治,向不同领主缴纳税金。渐渐地,欧洲的城市和市镇建立起几乎完全独立于领主权力的自治政权,不向领主交税,并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制定政策,城市居民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约。11世纪晚期,富裕的城市居民开始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阶层一市民阶层(后来发展成为近代的“资产阶级”)。在市民阶层中,城市手工业者组建起行会。行会阻挠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又严格规定本行业的制造工艺和产品规格等。商人是市民阶层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稳步地获得经济力量,而且也在稳步地获得政治权力。

——摘编自(美)乔纳斯·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等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1-12世纪城市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社会状况。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10更新 | 48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古代根本就不存在城市。他指出中国城市的一些所谓“非主流”特征:首先,城市功能的非商业性。“在中国,城市是个要塞及皇权代理人的治所”。其次,中国城市没有独立的市制,不具备行政主体法人资格。第三,中国传统城市没有市民阶级成阶层。“最重要的,城市的团体性格以及“市民的概念(相对于步野人而言)

从未存在于亚洲的城市,就算有,也只是些萌芽罢了。”第四,中国传统城市“不存在有类似西方可以代表市民的共同体(例如市参政会)”。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城市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时代西方奢侈品的描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这个乱晃的秤砣般的坠物,显然就是摆钟的摆。

宝玉房间里,"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销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贾政一行人)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玻璃大镜相照。"

元春省亲,"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宝玉屋里的丫头晴雯得了感冒,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厢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道;""嗅些罢!走了气就不好了。"晴雯听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内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

——摘编自《海洋史研究(第十七辑)》


提取材料信息,对《红楼梦》中记载的西方奢侈品现象加以阐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①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②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汴京)“又东十字大街……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③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④有转运使,以大系小,系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

——摘编自苏洵《嘉祐集》


材料中画线部分描述的是宋代的史实,任选其中三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说明。
2021-04-11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北京地区没有关于沙尘暴的记载。辽金时代,幽州有“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僧居佛寺冠北方。”同时,有关风沙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元代,北京地区在至治三年到至顺二年的9年中有7年出现多次沙尘暴天气。公元1367年,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天气持续了44天。明朝为防边患,长城一带“我每年大放军士,伐木两次”,“四山尽烧,防有伏者”。明代北京地区沙尘暴的频繁和强烈,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隋唐至明代北京地区沙尘暴演变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0-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远古人民为了从水中捕捞食物,避免漏水丧生的危险,便学会了游泳。春秋战国时期,游泳被推广到体育锻炼和娱乐的领域中。尤其是战国南方荆楚地区端午时节祭奠屈原的赛龙舟活动。为了防御吴、越从海上的侵犯,齐国管仲还训练水军游泳本领。唐朝,北方流行黄河龙门游泳,惊险壮观。两宋时期,游泳在军队的战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表演娱乐活动也最为活跃。北宋汴京城金明池表演跳水运动。南宋,钱塘江下游的杭州湾上技艺高超的弄潮游泳成为大众最喜爱的表演娱乐。官方也与此时集合万余水师演习水战。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留下了“吴儿不怕螋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的名句。元世祖忽必烈“改漠北旧俗,行中国事”的政治主张下,赛龙舟、水秋千等游泳娱乐活动为蒙古族所认知接纳。

——摘编自梁存信《我国古代的游泳》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游泳运动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都城

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咸阳长安洛阳洛阳长安长安开封杭州北京初为南京,后移北京北京


依据表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