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
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
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
2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上两大区域的人口数量(单位:万)

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41171448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27891915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31742398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28414257
明弘治四年(1491年)24325177

——数据源于张国雄《长江人口发展史论》


(1)依据上表,概述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状况,并简析长江流域人口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有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到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破产的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与被拐骗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

——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华工出洋的特点。

材料三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倒,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

——摘编自《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3)依据材料三,对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
3 .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2018-02-13更新 | 543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下面的“中国古代战争密集区简表”,引自施和金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秦汉至南宋,北方战事多于南方
B.战争密集地区呈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
C.变化趋势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相关
D.河南地处中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项目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669
长江流域342611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2022-05-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6 . 关中地区水陆交通不甚便利,江淮米谷运转入都颇为困难,故隋唐两朝,当关中地区发生天灾,物产不足以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时,“则帝王往往就食于洛阳”,逐渐相沿成例。这种现象折射出
A.国家财政制度亟须改革B.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C.交通条件决定城市地位D.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2022-04-30更新 | 1451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出现的黄河中下游手工业区,分布于这一带发达的农业区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西南、南方及一些边疆地区也相继兴起了一些手工业中心,特别是到明清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经济日渐兴盛,出现了许多的手工业中心。在原始社会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就有了先进的麻纺织业;商朝时,丝织业品十分贵重,但当时已有简单的丝织用的织机;后来,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行业之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与推广;明朝时,棉纺织业逐渐取代了丝织业在纺织部门中的主导地位,成为众多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

——摘编自欧安欣《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区域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手工业,也无论是手工工场还是家庭手工业,大多是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徐徐发展。从1875年的磁州煤矿到1890年的大冶煤矿,在中国第一代的14家新式煤矿中,无一由原来手工采煤的土窑业转化而来。在商人包买主广泛控制下的手工棉纺织业,也无一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机器纺织工人。中国近代手工业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一些手工工场开始使用机器。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始终以分散的个体生产为主体,没有摆脱“悉听小民自为”的家庭生产之境况。

——摘编自陈庆德《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区域分布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内在基础。
2021-05-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唐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9 . 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如图。据如图可知,当时

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
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D.政治重心发生转移
2020-05-10更新 | 301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唐代江南土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土人。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2019-05-11更新 | 327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