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 . 东晋时期,北方士族与平民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保持原有籍贯。统治者因而设置侨州、侨郡、侨县,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令,“一时侨州至千数,侨郡至百,侨县至数百”,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这一现象
A.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表明皇权向世族势力妥协
C.导致了自耕农数量减少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2-06-05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关中地区水陆交通不甚便利,江淮米谷运转入都颇为困难,故隋唐两朝,当关中地区发生天灾,物产不足以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时,“则帝王往往就食于洛阳”,逐渐相沿成例。这种现象折射出
A.国家财政制度亟须改革B.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C.交通条件决定城市地位D.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2022-04-30更新 | 145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汉代文学家地域分布统计表

北方

南方

陕西

河南

山东

河北

甘肃

山西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西汉

人数

27

10

18

6

4

1

3

8

0

0

0

百分比

25.96

9.62

17.31

5.77

3.85

0.96

2.68

7.69

0

0

0

名次

1

3

2

5

6

8

7

4

9

9

9

东汉

人数

32

31

17

12

8

3

11

6

11

6

6

百分比

20.92

20.26

11.11

7.84

5.23

1.96

7.19

3.92

7.19

3.92

3.92

名次

1

2

3

4

7

11

5

8

5

8

8


据表格可知,汉代文学家的地域分布(       
A.陕西一直占据国家首都的区位优势,文学家数量占比最高
B.山东当时经济落后,但因孔孟以来的文化传统数量占比高
C.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与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基本背离
D.重心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偏移、扩大的倾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西晋、东晋文学家分布(现代省份统计):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河北

安徽

陕西

四川

浙江

宁夏

甘肃

湖南

湖北

西晋

44

16

14

14

11

10

5

4

4

1

1

东晋

43

14

18

12

3

2

2

26

3

1

4

这反映出(       
A.文化发展出现多个中心B.南北发展水平趋向平衡
C.北方文化发展衰败D.各地文化交流频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宋之变

材料一

状况

时间

北方农田水利工程

南方农田水利工程

全国农田水利工程总数

数量

占全国比例(%)

数量

占全国比例(%)

唐代前期

88

68.2

41

31.8

129

唐代后期

31

27.7

81

72.3

112

——据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

材料二

时间

区域

隋大业五年

(609)前后

唐天宝年间

(742-755)

唐元和年间

(806-820)

全国总户数(户)

8907546

8955370

2746150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75.8

54.9

29.4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24.2

45.1

70.6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

时间

区域

北宋元丰三年

(1080)

南宋淳熙十四年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

元至顺元年

(1330)

全国总户数(户)

16570474

19166001

13711174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30.6

35.4

18.9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69.4

64.6

81.1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2)据表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指出隋唐、宋元时期人口南北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影响隋唐至宋元时期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因素。
8 .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图所示中国古代书院地域空间分布状态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B.东南地区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
C.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程朱理学世俗化倾向日益增强
9 . 魏晋时期,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地),田池布千里。”唐朝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提高了犁地的速度;同一时期,“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B.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C.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D.江南商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
2022-04-01更新 | 1434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简表

时期特色
先秦时期.“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于晋献公曰:'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人告之日:"肉食者已虑之矣,藿(豆类作物的叶子)食者尚何预焉?”
汉初《淮南子》认为“口好味,接而说(悦)之,不知利害",是属于“嗜欲”,“重于滋味'是一种“邪气”
魏晋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到了唐代,稻米又取代了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麦类在唐后期又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稻、麦、粟这样的主食结构。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2-25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百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