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 . “含沙”作为一种生活在潮湿阴暗之地的毒虫,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记载十分详细且频次很高。到了唐代,除医书外,其它文献对“含沙"的记载明显减少。“含沙”记载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变化增强民众体质B.人居环境的恶化
C.江南区域经济开发成效明显D.传统医学的进步
2021-11-18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A.政治中心南移影响水利工程建设B.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
C.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田水利、工商城市、水运交通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下列记载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关中自汧、雍以东至(黄)河,膏壤沃野千里”
B.“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
C.“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D.“燕(地)……北邻乌桓、夫馀,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宋辽金夏元史》记载∶知南宋增赋,较正供不啻数倍,而南方富源尽辟,始能供此重敛,亦可互参焉。据此推断,南宋
A.赋税徭役最为繁重B.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C.江南地区商业发达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 . 《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记载;“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溢于汉唐。一经制之素定,有常守而不渝。六路所供之租,各输于直楚;度支所用之数,悉集于京师."这说明北宋定都开封的主要原因是
A.开封发达的水陆交通B.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C.推动南北的民族融合D.躲避北方少数民族侵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