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 .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记载“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这反映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
A.钱币使用的数量小B.钱币使用的范围狭窄
C.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D.使用的货币种类混乱
3 . 据《宋书》记载,刘宋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表明当时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方商业更加发达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4 . 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于是竞种春稼(春小麦),极目不减淮北。”这说明,江南地区
A.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B.农业种植结构因移民而改变
C.农业经济已经完全超越北方D.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改变
2022-04-17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江南地区政局相对安定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明显
6 . “含沙”作为一种生活在潮湿阴暗之地的毒虫,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记载十分详细且频次很高。到了唐代,除医书外,其它文献对“含沙"的记载明显减少。“含沙”记载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变化增强民众体质B.人居环境的恶化
C.江南区域经济开发成效明显D.传统医学的进步
2021-11-18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书》中记载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下   ②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③稻麦复种制的普及   ④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 .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仅江南一道即有50处,占全国总数的近60%。这表明唐后期
A.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大D.北方社会经济日益衰退
9 . 《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由此可知,此情景得益于
A.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B.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C.北方带来的先进技术D.长期处于和平的环境
10 .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A.政治中心南移影响水利工程建设B.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
C.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