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2 道试题
1 . 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北宋南宋明朝
北方402801110
南方1727377788
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农业社会的经济因素虽然不如政治因素那样,对行政区划的层级……边界的变迁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的变化却有直接的关系。秦代以来南方和北方郡县分布密度的逆转,正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变化过程的反映。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建置和地理分布”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3 . 元朝时,江南地区的闽、江、淮、浙等地开垦出许多梯田,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更是大量圈湖造田。这种现象折射出
A.土地兼并已恶性发展B.政府土地政策的失控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D.南方人口的较快增长
4 .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018-06-09更新 | 4830次组卷 | 61卷引用:题型04 历史评价型选择题-备战2022高考历史热考题型解读
5 . 《陆游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这表明宋代
A.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国家赋税收入大增
D.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6 . 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见下图),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反映了

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
C.大运河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
7 . 唐代中期之前基本没有海上商路,唐代后期开始,中外交通路线有逐渐由陆路向海路、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这反映出
A.陆上商路因战乱而中断
B.宋元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C.经济和贸易格局的变迁
D.海路运输更具商业优势
8 .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商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采取由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南北分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人体均衡。产生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9 . 隋炀帝曾下令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昊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这反映了当时
A.大运河加强了民族融合
B.儒家思想由北向南传播
C.南方文化影响力的上升
D.出现了北人南迁的高潮
10 . 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大量人口的南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自然条件的优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