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C.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2022-02-17更新 | 950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益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平原104
温州、台州丘陵55
歙州、睦州山区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1-09-12更新 | 3541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21-07-08更新 | 9212次组卷 | 98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五代十国时期黄河多次决口,据此可推知黄河决口是五代十国时期)
A.战争防御自保的主要手段B.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C.农耕经济繁荣的必然产物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动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在宋朝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巩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应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完成的过程,结合所学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业革命对其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7 . 宋元之后,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
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8 . 下面是从两汉到北宋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变化表。造成此时期人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B.频繁战争的影响
C.南方地理优势的吸引D.南方政局的稳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政府大力提倡南北方改变传统的耕作制度,要求种植各种作物,“以防水事”。宋太宗时诏令江南、两浙荆湖、岭南诸州,“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泰、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要求北方地区“广种杭稻”,而且予以优待,不征收推广新作物农田的租税。在北边,官方专门设有“稻田务”,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宋仁宗时,许州当地人还不会种稻,“张邓公镇许,召襄、汉佃户教种公田”,不久即出现了“压塍霜稻报丰年,镰响枷鸣野日天”的丰收景象。知唐州赵尚宽,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开辟许多水田,使水稻广为普及。诸州多有种植水稻者,齐、沂、徐等州尤为兴盛,鱼稻之饶,多见诸于史章。总的来看,南方的粮食作物比较单纯,没有北方那么丰富。北宋时期,南方推广麦粟不如北方种植水稻的面积大、效果好,这与北方土地五谷皆宜,水利建设大发展和宋朝政府重视发展北方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程民生《宋代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为解决粮食生产地域差异问题所采取的举措,并指出其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后发劣势陷阱”的重要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