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2 道试题
2 .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2018-02-13更新 | 543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读《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连年战乱是黄河流域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
B.经济发展使得千年间人口总量一直不断的增长
C.750年人口总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安史之乱影响
D.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流域人口的增长相辅相成
5 . 下表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建置作用
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开通济渠。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2017-12-10更新 | 580次组卷 | 27卷引用:复习点03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6 .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2017-12-07更新 | 240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出处观点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古代移民
客家土著说认为客家是古代南迁汉人与闵年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
2007年美国学术杂志《Y chrotmosomes of prehistic p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基因占了很大比例

A.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密切的历史渊源
B.西方学术研究成果比中国丰富
C.古越族与中原汉族通婚形成了客家人
D.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
8 . 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
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
元朝运河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
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2017-11-20更新 | 517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代和唐初中唐及晚唐
北方水利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关中的农田水利,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更密,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衰退。从天宝十四年(755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乎没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废弃,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存的一些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在下降
南方水利太湖地区大规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的泛滥和侵袭,以土塘为主的南北海塘系统已初步形成,南方的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墓本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涝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区,水库已得到了比较普遍的使用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017-10-10更新 | 81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2017-10-02更新 | 76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14“三孩”政策来了——人口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