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从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最后完成经济重心转移是在(  )
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
2023-09-02更新 | 4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7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21-07-08更新 | 9409次组卷 | 10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富源学校2024届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
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2021-06-08更新 | 11457次组卷 | 7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西汉时期的江南农业虽然与北方相比还很落后,但有进步。《氾胜之书》等农书对稻作农业经验也作了一些总结。以张仲景、华佗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家,精研医术,使江南的流行病、传染病等得到了抑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上升。汉族人民与越族等少数民族人民打破区域界限,相互融合,共同劳动,开发江南。地方官员到任后,教化百姓,改进当地生产条件。汉和帝永元中,南郡太守王宠在襄阳附近修沟渠,“陂水散流,又入朱湖陂,朱湖陂亦下灌诸田”“灌田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沃壤也”。经过艰辛的开发历程,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为后来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北顾而辞”,越淮渡江,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90万。南迁的世家大族为了“殖产兴利”到处“求田问舍”,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传入,不仅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长江和钱塘江下游三角洲地带的京口、广陵、吴郡、会稽等地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摘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影响。
6 . 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
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