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经济政策或体制的推行与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时严厉处置商人,加谪戍。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惠帝、高后“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武帝时出算缗(缗指钱)告缗令,打击富商大贾,实则兼及中等商人。哀帝时重申商贾不得为吏,“犯者以律论”。东汉亦如此,桓谭说:“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摘编自郑学檬等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同年11月,全国工商会议要求“早日颁布新律,以俾商人有所遵行,俾全国现有之商务得以保障,将来之商务得以振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其中规定工艺物品及方法的发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从而既有利于促进发明与创新,又在事实上取消了前清时期设厂的所谓垄断“专利”权,有利于鼓励竞争。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1912——1923)》

材料三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非常显著,许多地方自行推广试点企业的做法和四川省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和统一领导各地的试点工作,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扩大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5个文件,并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试点。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北京政府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
2019-04-2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能力提升)
2 .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的商业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3 . 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B.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019-04-06更新 | 38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达标检测卷(B)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大农户积极投资购买耕牛,即使没有能力购买耕牛的,也采用租赁的方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户。对于产牛较少的地区,宋高宗下诏:“京西、淮南贩买耕牛,与免税三年”。这反映出宋代
A.政府拥有雄厚经济实力
B.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C.畜牧业呈现商品化趋势
D.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5 .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2019-01-30更新 | 2778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数量产量收入(白银)
30亩90石90两
10亩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125两
家禽58头(略)55两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
7 .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绪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8 .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2019-01-30更新 | 279次组卷 | 24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2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10 .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2019-01-30更新 | 3917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评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