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贾谊在《论积贮疏》写道:“管子曰:‘仓廪足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日:‘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晁错在《论贵粟书》中提出“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摘编自宋芳《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到当代重农思想之嬗变》

材料二   许多“以天下为己任”的有识之士不能不对洋务时期形成的“重商思潮”进行反思,去重新探寻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再加上西方农学新知东渐的催生及对多年来中外商战效果的感悟,使他们在不怀疑工商业对于国家利益固有价值的前提下,重新认识到农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故而形成了新形势下的“农本意识”,强调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富强之道。1897年,张謇在《请兴农会奏》一文中指出:“立国之本不在兵和商,在于工与农,而农尤为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无所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所固然”。18984月,张之洞也上奏称,富国之道“不外乎农、工、商三事,而农务尤为中国之根本”。

——摘编自赵泉民《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主要重农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的重农思想与西汉初期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历史启示。
2021-08-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课标全国专用-单科历史卷02
2 . 经济结构合理与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究竟什么是第三条   道路……美国总统克林顿则认为,第三条   道路是一种在企业、劳动者、政府、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新的混合型自由市场竞争经济之路。克林顿首先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他主张的第三条道路的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卷》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

——据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122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克林顿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概念,他认为应如何处理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在他执政时期美国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3)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是如何认识的?这一认识在党的十四大决议中有何体现?
2021-01-02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试从经济政策的视角说明当时“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4 .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出赋和商税(1776年—1911年)

田赋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1776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淅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十大商帮文化特征比较

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
山西商帮山西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洞庭商帮苏州审时度势,更新观念
徽州商帮徽州贾而好儒,务实精明广东商帮广东内涵丰富,敢为天下先
陕西商帮陕西行道较多,追逐厚利江右商帮江西草根起家,讲完贾德
山东商帮山东重义守诺,恪守信用龙游商帮浙江手段高明,海纳百川
福建商帮福建内外勾结,盗亦有道宁波商帮宁波善于超越,后来居上

——摘编自宋婷《商帮文化的优良传统及现实意义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6 . 经济政策影响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主张
商鞅“凡将立国,事本不可不专”“能事本禁末者,富”
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雍正帝“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材料二新政期间罗斯福极大地提升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创建了一批政府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工程进度管理署、公共工程管理署,等等……罗斯福认为,他正在拯救资本主义和民主。

——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农业总产值1981年比1980年增长5.7%,1982年预计比1981年增长5%,两年平均每年递增5.3%……特别可喜的是,许多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在一两年或两三年内迅速地大面积地改变了面貌,这是建国以来很少有的。这就最有力地说明,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摘向《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该政策的主要目的。
(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的主要政策,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7 . 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年份英国中国(明朝)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6.75%30.421.77%30.17%161493%
15527.511%28.340.81%80.45%130973%
16023.614%6525.52%200.87%1844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   1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材料三   1921年3月,列宁提出:“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常地和安心地进行经营,应当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征收制。税额应当比粮食征收制少。”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通过这种办法,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著《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65~1980年美国进口关税率(%)

1965197019751980
美国6.76.14.43.1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农民征税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主张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60-80年代美国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020-08-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我们认为西洋的那些国家都很小。从农业国那种只有田地多、人口多才算富强的价值判断他们,认为他们的土地面积小和人口少,所以国力自然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殊不知,在工商业社会中,决定国家强弱的已经不是这种标准了。另外,我们看不起这些异国商人,看不起这些以工商为立国之本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对他们就有一种先天的鄙视。一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们强大帝国海军和陆军,被实际上只由几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16艘战舰,4艘汽艇,4000名英军)所击败。我们中国人才梦醒,对这些“洋鬼子”不得不刮目相看。

——摘编自何新《中国文化史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围绕“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和封建制的日益形成,土地开始私有,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政府通过采取户籍控制等方式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农民固守于土地上,并按照规定向政府纳税,而土地私有又为商人们抓住时机对农民进行侵夺创造了条件。然而,当商业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为大一统的具有高度强制性特点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不能容忍,于是统治者又采取措施对商人进行政治上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强制,这为重农抑商提供了实施的必然性。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和落实了重农抑商政策。

——摘编自邓春艳《浅析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二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统治者通过抑制个体工商业来实现政府对社会商品的垄断,并且不断实行新的剥削手段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摘编自林聿静《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其影响》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农抑商政策出台的背景。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10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三   有人说,东京比汉唐的京都,民户增加十倍。……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诸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结合材料,分析政府为了避免出现“举世舍农桑,趋商贾”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020-04-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