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D.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2019-07-24更新 | 270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4 . 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源于

A.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
B.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
C.“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D.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6 . 蓝鼎元向雍正帝上《论南洋事宜书》中说道:“天下利国利民之事,虽小必为;妨民病国之事,虽微必去。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这表明清朝:
A.存在海禁与开放海禁之争B.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D.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2016-12-12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2016-11-27更新 | 192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沈阳市第二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