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工商业发展B.保护农耕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2021-05-24更新 | 1164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D.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3 .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清朝鼓励朝贡贸易
C.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D.清朝海军装备落后
2019-03-22更新 | 52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4 .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一)限制通商口岸。……

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

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B.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2018-07-17更新 | 326次组卷 | 25卷引用:【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练习)
6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7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 . 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
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厦门
9 . 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不包括
A.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
B.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影响
C.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
D.外国对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
2016-12-12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2018学年福建省仙游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二校本作业: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