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2 . 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携带此货物皆信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海外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这些做法(     )
A.受当时统治思想影响B.意在宣扬明朝的国威
C.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中的需要D.确保了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
2021-05-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器制造业闻名。……商人及商业是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部分。商人以乡缘为连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内容
徐中约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的层次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020-07-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