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规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2022-07-23更新 | 4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朝建立后,对外事务中限制或禁止非官方渠道的对外贸易,将海外贸易严格限制在朝贡范围内。这反映明朝实施了(     
A.海禁政策B.重农抑商C.铁器牛耕D.小农经济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材料三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组继续“海禁”政策。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试论明清两代海外贸易制度的演变》


(1)材料一中的“本”和“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4 . 据载,清朝初年,政府以强制手段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清政府这一举措根本上是为了(       
A.隔绝中外交流B.防范外来入侵C.强化自然经济D.维护封建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022-01-12更新 | 372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三个帝国时期分别采取的加强皇权主要措施,并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2021-12-25更新 | 302次组卷 | 52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段考历史(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祐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元璋时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理由。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清代很长一段时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曾还认为:“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金卫星《中美关系史纲》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美国取得独立,资本主义新工业开始发展,但大量英国产品的输入严重打击了美国新工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保护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扶植新兴民族工业的发展。1789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关税税则,平均税率为85%,此后到1808年,关税税率不断提高。1861年,美国通过了《莫里尔法令》,将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1861年的188%提高到1862年的362%。1864年,又通过了《战争关税法》,进一步把进口平均税率提高到1865年的476%和1866年的483%,期间钢铁工业、毛纺与丝织工业等快速发展。1876年,美国结束了长期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开始出现贸易顺差。189010月,美国通过《麦金莱关税法》,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达到平均49%的创纪录水平,而且个别项目的税率比此平均数还要高得多,美国的贸易保护达到了建国后的顶峰。

——摘编自彭红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演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和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021-06-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实行闭关锁国之前,“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方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造成“穷困不聊之状”。这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A.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B.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D.导致沿海居民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