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朝廷发布的各国使团贸易物品限制令中写道:“凡外国贸易,不许收买史书,黑黄紫皂大花西番莲缎,并一应违禁兵器、焰硝、牛角等物。”“外国贡使归国,伴送人员不许将违禁货物,私自进行贸易。”其反映了这一时期
A.朝贡贸易受到严格限制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D.民间贸易受国家限制
2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022-01-12更新 | 372次组卷 | 4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乾隆帝在位时,政府以发放牌照的方式允许获得资质的中国商人与外商交易。其后,“十三行”商人独享外贸之利,财富暴涨,号称“天子南库”,大有超过晋商、徽商之势。“十三行”商人的崛起得益于
A.经济重心的加速南移B.市场竞争激发的经营创新
C.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D.海禁政策带来的垄断利润
4 . “它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但是它缩小了人民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这评价的是
A.大化改新B.庄园制度C.闭关锁国D.文明开化
21-22高一上·安徽·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三个帝国时期分别采取的加强皇权主要措施,并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隆庆帝(明穆宗)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隆庆开关
A.加重明朝后期的海防压力B.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C.使得白银大量外流D.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7 .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2021-12-25更新 | 301次组卷 | 52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一个书生写信给胡夏米(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福省官员,唯将军最喜英国之船进关,卖货税例,乃是将军收管。你船到了福省,代你作个通事,未知用否?”此信反映了
A.“一口通商”外贸体制实际上已有所突破
B.福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
C.官员腐败已经成为清政府政治生态的顽疾
D.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作用
9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A.严格限制民间贸易往来B.具有官方垄断性质
C.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D.肯定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10 . 《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
A.闭关锁国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天朝上国思想D.君主专制统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