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

材料一   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

——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材料二   自明中叶以后迄清康雍乾之际,历时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从本质上讲是以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所致,反映到政治上,则是闽广江浙地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左右着中央关于海禁的决策。明中叶以来,在禁海问题上中央欲禁而不能,足以证明闽广江浙地区经济、政治实力绝不容许漠然置之。而立足于全国而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策,为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所制约,自然难于兼容东南沿海地方特殊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禁海一而再、再而三地定为国策,实在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据。

——摘编自郭成康《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持续多年的原因。
2 . 清代外销瓷大部分是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定制宗教题材或家族纹章的瓷器,大约从康熙晚期开始,订购商大多只从景德镇购买白瓷,在广州指导监督画工完成图案绘制后烧制出釉上彩绘瓷器,形成融汇中西特色的广彩瓷器。由此可知
A.瓷器销售被十三行所垄断B.外商管理政策影响瓷器制作
C.广彩瓷器是官窑瓷器代表D.交通条件造成对外贸易不便
2022-06-05更新 | 2000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期开放的对外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兼收并蓄”。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还是对外交往等方面,始终贯彻这一“兼收并蓄”的思想,表现出一个强大的并且有着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文明的帝国的胸襟。这不仅给唐王朝本身带来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利益,而且对以后的中国的历朝历代及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瑞涛《唐朝初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王朝“贵华贱夷”,闭关锁国,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据陈小军《简论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初年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初年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
2022-05-27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雍正年间,朝廷颁旨同意两广总督严禁海运的奏请。海运贩茶至暹罗的福州民间商人立即向闽海关衙门呈明其利益诉求,表示不愿封海。朝廷认为“暹罗(泰国)等国入贡有年……骤见禁止,势必心生疑惧”,如果停止海运,“无业穷民,转致无从约束”,裁定“仿照旧例,准其装运出洋”。上述情况表明
A.清朝从雍正开始逐步放弃海禁政策
B.清朝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
C.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成为普遍现象
D.雍正时期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之际,明朝与后金作战,清朝与南明作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火炮热兵器都起了重要作用。各方都不拒绝向西方学习,只是明朝学习西方相对迟缓,最终在战争中失利。据此可知
A.先进武器决定了战争的胜败B.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滞后
C.清政府始终坚持向西方学习D.开放成为时代的客观需求
6 . 明中期内阁大臣丘潜认为:“利之所在,民不畏死”“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是亦足国用之一端也。”据此,他主张
A.开放海禁B.提高商人地位C.抗击倭寇D.否定农本思想
7 . 马克思把中国“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由盛到衰的急剧变化称之为“奇异的悲歌”,并深刻地剖析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他认为导致“奇异的悲歌”出现的根源是
A.中华帝国人口众多B.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C.封建统治日益腐朽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8 . 下表所示为清代前中期沿海、长江、运河诸关关税及其在全国关税总额中的比重。据表可知,清代前期
分类康熙中叶雍正初年乾隆中叶嘉庆中叶
全国关税总额(万两)122.0151.5459.6488.9
沿海诸关:税额(万两)
占总额(%)
18.2
14.9%
23.5
13.4%
106.4
23.2%
188.6
38.6%
长江诸关:税额(万两)
占总额(%)
37.3
30.6%
48.7
32.1%
114.6
24.9%
134.7
27.6%
运河诸关:税额(万两)
占总额(%)
61.6
50.5%
61.4
40.6%
150.5
32.8%
140.0
28.6%
三者合计:税额(万两)
占总额(%)
117.1
96.0%
133.6
88.2%
371.5
80.8%
463.3
94.8%

A.关税成为国家主要税源B.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下降
C.海外贸易呈发展的趋势D.重农抑商政策日渐松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这样论述“康乾盛世”:康雍乾三位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贡献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物产丰饶、国家稳定,对分裂势力不断围剿等。但政治上不开明,贪污腐败上行下效,文化上也十分落后,科技更是一片黑暗,再无影响世界之发明。进而指出,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稳定是以牺牲中国发展机遇为代价的结果。所谓的繁荣也是停滞的繁荣,不是发展的繁荣。

——摘编自周思源《百家讲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不得照搬原文表述。)
2021-01-27更新 | 487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2019-01-30更新 | 3497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