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绝了民间一切的海外贸易。在严厉海禁的政策下,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径,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隆庆皇帝(明穆宗)被迫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清朝初期政府延续明朝的对外政策,对海外贸易严加限制。康熙时期,自开海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认为“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且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因此于康熙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南洋海禁之后,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重商主义是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在英国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认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是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伍斯特1557年贫困人口比例为18%,诺威克1570年贫困人口比例为22%,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的贫困现象更加严重。16、17世纪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时期,新兴的民族国家迅速转入了争霸战争之中,从16世纪后半期起,欧洲战火连绵。而此时的英国在欧洲诸国中显得弱小。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英国,以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绝对君权为最高利益,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不同,分析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外贸易政策的理解。
2023-08-14更新 | 33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2 . 下面是乾隆年间对涉外船只部分货物年携带量的规定情况表。这一规定
A.协调了国内外市场矛盾B.规范了涉外商品的贸易
C.保证了远洋航行的安全D.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2021-09-01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16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为解决国内铜斤短缺困境,下令:“ 凡商贾有挟重资愿航、海市铜者,关给符为信,听其出洋。舟回,司关者按时值收之,以供官用。”这说明
A.政府政策决定着对外贸易的兴衰B.国家权力影响着民间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解决了政府面临的困境D.民间贸易与官方贸易相互补充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年间海商集团对海禁政策的反抗让明政府意识到用武力禁海已不可能成功,开海贸易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开海既可以平息地方动荡,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在明世宗去世后,继位的隆庆帝接受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奏请,“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贩卖东西二洋。于是明代在福建形成“月港体制”,广东形成“广州一澳门”为中心的二元贸易体制,自此私人海外贸易在有限的合法范围内迅速发展,取代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成为明代海外贸易的的主导力量。

——季晨阳《明中期海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中英两国都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海外贸易市场体系。中国从朝贡贸易向民间海外贸易转变,形成了多样化主导出口项目群、单层次商品市场网络、现货交易方式和民间自发贸易相结合的海外贸易市场体系。这一海外贸易市场体系的策动力量是民间海外贸易商人和走私贸易商人。政府从垄断朝贡贸易和实行全面海禁,到部分开放海禁和限制海外贸易活动,在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过程中一直持退守和限制的态度因此,这一时期中国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可以归结为民间自发模式。英国则由传统的商站贸易转向特许贸易,形成了单一化主导出口项目、多层次商品市场网络、信用交易方式和强制贸易有机结合的海外贸易市场体系这一海外贸易市场体系的策动力量是特许贸易商人和重商主义政府,因而可以归结为政府特许模式。

——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扬体系发育之比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中期海外贸易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0-02-05更新 | 698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民谚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部分的重要纽带,而政府的决策则直接影响着商业的发展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七《舆服志三》

材料三   (清代)承办洋商业务的行商(注:十三行华商)对洋船负全面的责任,他安排洋商住进合适的商馆,向他们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当他们的商务办完,洋人就须立即离开广州,或是回国,或是去澳门过冬。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市”的管理制度,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局面最早什么时候被完全改变。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一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首倡者,分析其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行商”产生的政策背景,并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7 . 明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C.倭寇之患平息,政府放松海禁D.整体经济仍领先世界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一一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载:“远东是世界最后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地区……由于推行强硬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这里也没有潜在第五纵队(注:内奸)。”以下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闭关自守的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抵挡列强扩张的作用
B.闭关自守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C.欧洲的扩张遭到了殖民地人民顽强的抵抗
D.列强的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0 . 东南沿海的倭患平息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廷开放福建漳州月港,“准贩东西二样”,规定民间商人申请文引,缴纳税银后,可从月港出发到东西二洋从事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对此评述错误的是
A.明廷隆庆元年开放了海禁B.月港的开放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
C.月港的开放强化了朝贡贸易D.明朝海禁政策并非自始至终推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