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虽然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都是顺差,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B.西方白银的大量流入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D.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
2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工商业发展B.保护农耕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2021-05-24更新 | 1162次组卷 | 6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中的太监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说明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以农为本D.对外开放
4 . 读下表,表中呈现的变化说明了
项目1685年—1757年1758年—1838年
欧美到达中国的商船312艘5107艘
中国开放的口岸4个1个

A.中国扩展了对外贸易B.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动
C.欧美海上航运业发达D.中国仍坚守固有的经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由此可见明代
A.开放对爪哇国贸易
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
6 . 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
康熙3年—康熙61年2214505
雍正元年—雍正13年10380
乾隆元年—乾隆18年01780
总计23141565

A.“一口通商”逐渐形成B.政府注重对广州的开发
C.广州的对外贸易环境好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7 . 1832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结果,在官府的干预下“起获夷书,咨请军机处,恭呈御览”,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这表明
A.渔户企图勾结西人牟利B.官府积极维护主权
C.传统观念影响中外交往D.君主牢牢掌控臣属
8 . 1757年,乾隆帝降旨限定广州一口同外国通商,之后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这些举措
A.禁绝了一切中外贸易往来B.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避免了外国殖民者的侵扰D.保障了造船业领先地位
9 . 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
康熙3年——康熙61年2214505
雍正元年——雍正13年10380
乾隆元年——乾隆18年01780
总计23151665

A.广州的对外贸易规范有序B.政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
C.“一口通商”逐渐形成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10 . 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变化表反映了
年份1534年1580年1635年1751年
比价1:6.31:5.51:101:14.6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C.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