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023-10-27更新 | 108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名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日本自1630年开始闭关锁国,但从未停止过对欧洲的了解,一位日本学者旅欧后写到“谈到漂亮的建筑物,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英国相比,在制造产品方面,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英国相比。……”而鸦片战争前的绝大多数中国社会上层视西方制造品为奇技淫巧。这(       
A.说明日本名为闭关,实为开放B.表明当时中国制造业水平远远高于西方
C.说明日本有学习先进的优良传统D.可用来分析中日迈向近代化的观念因素
2023-05-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这表明明朝(     
A.外贸繁荣带动对外开放B.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
C.政府一直禁绝民间贸易D.国内长途贩运不断发展
4 .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D.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中叶至清康雍乾年间,由于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出现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立足于全国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禁海”定为国策。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     
A.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
C.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D.西方殖民侵略的现实威胁
6 . 如表为东南亚海域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表,据此可知(     
(单位:艘)
沉船编年中国东南亚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其他总计
第一期(约1480—1567)38200013
第二期(约1570—1590)53306017
第三期(约1590—1650)4011145135
第四期(约1690—1730)311111017
总计1512172512182
A.西方殖民者始终掌握着东亚贸易主动权B.沉船的来源地折射贸易主导权变迁
C.殖民者的海上争霸活动摧毁了商业贸易D.英国凭借武装帆船获得海洋控制权
7 . 明初统治者致力于在东西洋和西域全方位外交,采取了“守备为上、不征诸夷国”的外交政策。除永乐年间偶然的主动出击外,明代大部分时间都采用了强调夷夏之分的保守政策。这说明,明代外交(     
A.避免了外来势力进犯B.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
C.隔绝了与世界的交往D.使海上贸易走向繁盛
8 . 《华夷变态》中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有荷兰船四艘、英船三艘入航厦门,由于厦门货源不足,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B.政府放松对外贸易的监管
C.海禁政策有所松动D.福建遭到了外国经济侵略
2022-11-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隆庆三年的改革,涉及贡期、赏额、贡额,以及对冒名进贡者的惩处等方面,在将西番朝贡遣使的人员限额提高约十倍甚至百倍的同时,着重大幅减少进京贡使数量和限制近边番僧的朝贡规模。此措施(     
A.表明朝贡贸易面临崩溃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C.进一步落实“海禁”政策D.体现了一定的经济理性
10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朝廷规定只准在广州一处向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经营外贸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这种政策(     
A.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逆差B.隔绝了中国与世界联系
C.堆护了清政府长治久安D.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