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2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卷
3 . 法国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不同的选择对中国产生造成的后果是
A.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B.被动挨打,主权沦丧
C.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统治者积极进取,对外开放
2020-05-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4 . 康熙中期,曾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在东南沿海指定四处外贸港口,并设立海关,主要基于
A.分化瓦解郑氏势力B.孤立荷兰殖民者
C.局势趋稳安民增税D.重视海防和商贸
2020-04-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马可·波罗的记述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对这段话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
A.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B.亚当·斯密时期,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
C.马可·波罗时期,中国经济水平达到相当高程度
D.中国的法律制度一贯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2020-04-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6世纪,国际经济网络已在逐渐成形,将欧亚非美四个大陆与太平洋的许多岛屿都编织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此时的中国政府对于这一历史情势
A.直接介入B.并未察觉C.置若罔闻D.熟视无睹
2020-03-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1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1705年中国已有30万天主教徒。而100多年以后,总数仍在20万和25万之间。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法国发生革命天主教徒受到压制
B.工业利润诱导天主教徒转身实业
C.清朝严格闭关政策限制教徒来华
D.宗教改革以后天主教徒发生分歧
8 . 康熙年间,直接管理外贸的机构是
A.海关
B.番市
C.番坊
D.市舶司
2019-09-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康熙晚期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更实施闭关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
A.倭寇卷土重来
B.明朝残余势力
C.沿海居民外迁
D.西方势力东来
2019-08-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浦东新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语)马克思提到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的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使然
B.清朝皇帝不需要任何国外的手工业物品
C.中国根本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的需要
D.郑和下西洋这种做法没有持续下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