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工商业发展B.保护农耕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2021-05-24更新 | 1161次组卷 | 60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1-23更新 | 331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育园中学高二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卷
3 . 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明中期以后日渐衰落,其原因主要是
A.新航路开辟,旧航线日渐萧条B.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衰落
C.国人思想保守,不愿出海贸易D.明中期以后对外政策日趋封闭
2020·北京·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十三行”

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 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
2020-10-05更新 | 3225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恩格斯在谈到国家政权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时,将其归纳为三种情况。

(1)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

(2)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历一定的时期就要遭到崩溃;

(3)或者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朝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的一种。

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结合中国历史发展演进中的案例,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证。
要求:
第一层级:能合理运用一则史实论证其中一个观点;
第二层级:能合理运用多则史实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
第三层级:能合理运用多则史实综合论证上述观点;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9-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
2020-04-22更新 | 538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784年,美国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到清朝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泊的港口应该是
A.泉州B.广州C.明州D.扬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船只出洋贸易。同一时期,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立足,经营从印度经澳门到日本的三角贸易,把在广州购买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盈利。西班牙殖民者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圆转运来换取中国商人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尼后,又占据了台湾南部,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换取白银。因此,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形成了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李金明《月港开禁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结合所学的中外知识,对“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东西方贸易”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