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B.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C.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D.清朝:赵得禄在广州十三行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需要与洋商交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中叶以后,各阶层投身于违法的海上贸易已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风气。这些人中,不仅有一般贫民百姓、流氓棍徒等失意之人,更有许多富家地主、巨姓大族,他们禁不起海上贸易中高额利润的诱惑,纷纷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这一现象表明
A.商人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B.经济政策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
C.海外贸易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
D.市场需求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
A.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2019-04-11更新 | 668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2019-01-30更新 | 3430次组卷 | 5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人物观点
1848年徐继畬南洋诸岛国,苇航闽粤,五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为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全)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

—《瀛寰志略》

1872年李鸿章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1888年康有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上清帝第一书》


上表为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变局”观。围绕“变局”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7 . 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
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
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
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8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2018-09-21更新 | 46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非实验班)试题
9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0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A.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赢得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C.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D.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