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为了防止沿海民众与倭寇勾结,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 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这一举措(     
A.保障了国家安全B.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禁绝了对外交往D.导致海外贸易萎缩
2021-11-03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雍正年间,朝廷颁旨同意两广总督严禁海运的奏请。海运贩茶至暹罗的福州民间商人立即向闽海关衙门呈明其利益诉求,表示不愿封海。朝廷认为“暹罗(泰国)等国入贡有年……骤见禁止,势必心生疑惧”,如果停止海运,“无业穷民,转致无从约束”,裁定“仿照旧例,准其装运出洋”。上述情况表明
A.清朝从雍正开始逐步放弃海禁政策
B.清朝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
C.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成为普遍现象
D.雍正时期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3 . 明中期内阁大臣丘潜认为:“利之所在,民不畏死”“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是亦足国用之一端也。”据此,他主张
A.开放海禁B.提高商人地位C.抗击倭寇D.否定农本思想
4 . 清末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④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 . 有学者说,其实我们所说的全面海禁从来没有存在过,无论是明太祖的“寸板不许下海”,还是清世祖的“片帆不许入口”。该学者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明清时期
A.海禁政策未真正落实到位B.民间对外贸易较盛行
C.洋商在华贸易受到了限制D.朝贡贸易未曾停止过
2021-10-18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等80所名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明清的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制极为严格。下图中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允许外商在此贸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1-10-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清朝初年,为防范与清朝抗衡的郑成功,曾下令禁海,停止一切海上贸易,实行“海禁”。清朝收复台湾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恢复海上贸易,分设闽、粤、江、浙四个海关,与外国通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只留广州一关,强制推行“公行制度”。这表明清朝前期(      
A.实行与明朝相同外贸政策B.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政策
C.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D.一口通商取代朝贡贸易
8 . 明朝和清朝都实行过海禁政策,海禁期间,对外贸进行严格管控。明朝的管控侧重于对货物的管控,严格限制货物数量;清朝的管控侧重于人员管控,严格限制外贸中进出海人数。清朝这种外贸管控政策主要防控的是
A.外贸对国内商业的冲击B.反清势力的内外联合
C.外贸商冲击十三行的利益D.倭寇与内匪的互相勾结
9 .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D.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10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针对福建、浙江海洋上发生的一些船只抢劫案件中存在的“船不刊书、人照不符”等现象,官府下令通饬各属,要求“务将船只照例刊刻书写,送辖道及附近海防丞仔查验结报,方准出口贸捕”。这说明当时
A.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边疆危机B.对外贸易政策受到了基层的质疑
C.清政府注重维护海洋贸易秩序D.闽浙被允许有条件多口对外贸易
2021-09-30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