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1793年乾隆皇帝复英王乔治三世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必要之物,是以恩加体恤。”导致乾隆形成此观点的根源是
A.清朝统治面临着内忧外患B.封建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
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D.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2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清代前期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B.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逐渐缓慢D.政府对外政策趋于保守
2021-09-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乾隆年间对涉外船只部分货物年携带量的规定情况表。这一规定
往日本下南洋
物品名绸缎二、三茧糙丝土丝二茧糙丝
33卷计1200斤携带量1200斤1000斤1000斤
A.协调了国内外市场矛盾B.规范了涉外商品的贸易
C.保证了远洋航行的安全D.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反对对外贸易,建朝以后的142年里,朝贡贸易是唯一的合法外贸途径。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大量采购西洋(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物产亦是重要目的。1509年,明廷开放广东开展特定的民间贸易。1514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并逐渐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67年,朝廷开放福建省一港口供中国商人对外贸易并对进口贸易征税。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相继东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活跃,逐渐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澳门为核心的亚太经贸网络,中国的瓷器、茶叶等物品大量流向西方。中国的商人、工匠遍布南洋各个群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摘编自【美】易劳逸《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材料二   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异导致的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国内各地区间的不同比较优势,使得国内地区间贸易的潜力巨大。中国曾经有过发达的海外贸易活动,但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中叶以后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1-09-04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5 . 魏源评议清代某位皇帝大规模开展的一项政策,认为“鄂尔泰收世宗(雍正)旷世之知,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土民从此长享轻徭薄赋之乐矣”。这位皇帝在位期间
①关闭江浙闽三海关   ②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③设置军机处   ④颁布“海禁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02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四,试从经济政策的视角说明当时“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7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作者意在说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B.中国居当时世界贸易体系中心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8 . 康熙元年(1662年)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康熙三年(1664年)又再迁徙50里,且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集团之后始解除。康熙实行海禁旨在
A.防范西方殖民侵略B.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
C.整肃民心巩固海防D.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
9 . 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必须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之后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这些措施
A.有效防止外国资本的入侵B.直接导致了鸦片走私猖獗
C.促使清廷的关税收入锐减D.阻碍中国与世界潮流接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缟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骁不绝………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宋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021-07-13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