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1683年,清廷复准福建、广东,许用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出海贸易,并设满汉海税监督各一人。这一政策
A.限制了朝贡贸易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解决了满汉矛盾D.促进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2 . 下表为1750-1790年外国来广东商船数及关税收入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当时
年度商船(艘)关税(两)
乾隆15—25年(1750—1760年)2074725312
乾隆25—35年(1760—1770年)2201988405
乾隆35一45年(1770—1780年)3005629767
乾隆45一55年(1780—1790年)5389271536

A.闭关锁国政策日渐松弛B.清政府的官方贸易兴盛
C.广东对外贸易条件优越D.外商对华市场需求增强
2021-05-25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联合编审名校卷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九)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3 . 清雍正年间,朝廷颁旨同意两广总督严禁海运的奏请。海运贩茶至暹罗的福州民间商人立即向闽海关衙门呈明其利益诉求,表示不愿封海。朝廷认为“暹罗等国入贡有年……骤见禁止,势必心生疑惧”,如果停止海运,“无业穷民,转致无从约束”,裁定“仿照旧例,准其装运出洋”。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民间商人阶层的利益诉求得到了完全满足B.清代闽粤地方政府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化
C.清朝有条件开放海外贸易以维系封建统治D.朝廷力图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朝贡体系之内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可匹敌的制作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对16世纪中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历史现象加以合理的阐释。
2021-05-2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一)历史试题
5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使财政拮据
C.闭关锁国下外贸仍有较快发展
D.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6 . 如图中的中国制造瓷碗是美国商人在18世纪晚期从东印度公司获得。碗壁上图案展示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广州珠江岸边开设的洋行。据此可知
A.中国政府曾一度实行开放政策
B.珠江流域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
C.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瓷器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
2021-05-14更新 | 341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为解决国内铜斤短缺困境,下令:“ 凡商贾有挟重资愿航、海市铜者,关给符为信,听其出洋。舟回,司关者按时值收之,以供官用。”这说明
A.政府政策决定着对外贸易的兴衰B.国家权力影响着民间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解决了政府面临的困境D.民间贸易与官方贸易相互补充
8 . 18世纪中晚期广州出口欧洲的货物表

上表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严格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C.保持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D.对外贸易出现较大的入超
2021-05-11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双屿港与全球贸易

材料一明初,政府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宁波等地的市舶司,只允许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来华贸易,严禁民间与外国贸易。然而,沿海商人为了生计,仍冒险与外商进行走私活动。1517年,葡萄牙遣使来华要求通商,因不在朝贡国名单中被驱逐出境。葡萄牙人只能在海上与中国走私商人交易。

之后,中国商人引葡萄牙人来到宁波港外的舟山群岛,葡萄牙人未经明政府的允许,就将六横岛和佛渡岛开辟为双屿港,并在此建房、修港口、成立自治的市政机构。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向中国走私商人换取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逐步形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1548年,明朝政府派兵攻入双屿港,用木石“筑塞双屿港而还,番舶后至者不得入”,这个国际自由贸易市场自此消失。其后,葡萄牙继续寻找新的中西贸易中转站,1553年获得澳门租住权,最终葡萄牙和西班牙构建了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钩织出一个全球贸易网络。


——摘编自王颖《双屿港命运与东西方历史的分野》等

材料二16世纪重要商路示意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析双屿港的兴废。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对欧洲商业的影响。
10 . 清代开放海禁后,白银大量流入及铜钱供给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缓慢上涨。清人汪辉祖记载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物价:“夏间米一斗钱三百三四十文。往时米价至(一斗)一百五六十文即有饿殍,今米常贵,而人尚乐生。盖往时专贵在米,今则鱼、虾、蔬、果,无一不贵,故小贩、村农俱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政府开放海禁有益民生B.农民实际负担不断加重
C.海外贸易妨碍农民生活D.政府减轻对百姓的剥削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