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隋朝规定:租庸调中的庸,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一规定的变化(     
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D.极大提高了商品经济水平
2 .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统治者“不抑兼并”
2018-09-27更新 | 206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十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3 .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
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
2017-10-30更新 | 30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2016-11-27更新 | 2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6 . 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7 .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2016-11-18更新 | 1083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清朝初年,康熙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产生的影响有①多少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②隐匿人口现象有所减轻     
③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中国人口增加速度加快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16-11-18更新 | 3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八月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