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清代皖江流域盛行永佃制,主佃之间“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佃农拥有相对的自由,只要不欠租,地主就不得任意夺田另佃。这一做法(       
A.表明农民不再依附于地主B.反映了清代经济结构的调整
C.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D.说明民间租佃行为日益规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清朝法律认为佃农“未贱其身”。乾隆时期,不少地主宣告解除与佃农的主仆身份,佃农可以自主就业。并且这个时期农民大多是自耕农,佃农有租佃别家土地的选择权,是相对成熟的主佃关系。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个体小农经济趋向解体B.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
C.土地所有权变更较频繁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基本普及
2022-10-21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许多从事工商业的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由于对土地无法直接经营,对农业生产也无法干预,在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这就是永佃制。永佃制(     
A.推动了大土地制的产生B.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C.推动了重农抑商的实行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学者指出,清代押租制(指农民付给地主货币作为抵押金来换取土地经营权)是一种“筛选”,它使许多农民因付不出押金而被摒除在押租佃户之外,而使另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农民成为押租佃户。佃农在此基础上的自由转佃,更是一种“再筛选”。这
A.缓解了农村中的贫富分化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流行态势
C.使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加快D.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唐朝两税法实施以后,“主户”和“客户”的区别,系指是否土著。到宋朝,政府把全国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类,其主要区别是是否缴纳税赋。唐宋主客户的变化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B.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C.制约了商品交换行为D.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是清代顺治至咸丰年间徽州休宁县朱姓地主置产簿提到的田地契约比例类型图。由此可见,当时

(注:田底,指土地所有权;田皮,又称田面,指土地使用权。)
A.土地租佃有了新的发展B.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
C.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D.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会要辑稿》中载:“今后人户典卖田产,若契内不开顷亩、间架、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邻人、牙保、写契人书字,并依违法典卖田宅断罪。”这一规定
A.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B.限制了官绅豪强土地兼并
C.激化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D.标志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农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为患”,“自农转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有之”,其中还有不少“转客于市,佣力以食”。这反映出宋代
A.安土重迁的观念已经瓦解B.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趋向分离
C.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D.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步得到增强
9 .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关于佃户身份低于地上的法律,在法律上确认了佃户在社会上的“凡人”地位:严禁地主无偿使用佃户,否则予以处罚。这些措施
A.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废除了租佃式的经营关系
C.有利于新生产关系产生D.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