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园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圈地运动的主要影响。
2021-04-28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宋代,“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代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而到了清代,地主阶级对佃农往往以夺佃、退佃等手段相威胁,趁机抬高租额并巧立名目额外盘剥。佃农地位的这一变化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间接反映B.与满洲贵族不重视农耕相关
C.是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的结果D.间接反映清代人口膨胀现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初年,由于地主势力受到打击,各地都有不少荒田可以开垦,自耕农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自耕农经济本身十分脆弱,明代中后期以后,在赋役负担、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的共同冲击下,自耕农阶层越来越萎缩,地权日益集中于勋贵和缙绅地主的手中,庶民地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乡村社会分为地主与佃雇农两大社会阶层。明代地主占有的土地,绝大多数都通过租佃的方式经营,当时的佃户大致可以分为钦赐佃户、官田佃户、佃仆、一般佃户四类,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各不相同。

       ——摘编自高寿仙著《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英国)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闹、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造成强大的推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促成了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16世纪的价格革命中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快,而实际工资下降,支付固定货币地租的租地农场主,靠占取土地和雇佣工人的利益而致富。到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租佃农场主阶级。伴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英国出现了租种200英亩、300英亩、500英亩或更多土地的大农场主,他们雇用大量工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到18世纪下半期,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已经居于统治地位。

       ——摘鳊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自耕农经济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英国租佃制出现的背景,并比较其与中国明代租佃制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簿》《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簿》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A.徽州人地矛盾较为突出B.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政府鼓励租佃关系发展D.定额租制利于缓和冲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内容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社会状况的历史记载,其反映的共同主题为
记载出处
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假亦谓贫人货富人之田也)《汉书·食货志》
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汉书·孙宝传》
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汉书·陈汤传》
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植,以娱朝夕。《后汉书·郑玄传》

A.土地兼并的加剧B.租佃关系的存在
C.阶级矛盾的激化D.田庄势力的强大
2021-03-11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020-07-12更新 | 6520次组卷 | 10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书·食货志》记载:“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户口登记为主户和客户,客户指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明代地租形态由以分成租为主发展到以定额租为主,地主的干预减少。这说明中国古代
A.赋役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长工、短工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C.租佃关系不断发展D.自耕农经济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