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公布“易佃法”,规定:“自今后客户(指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条法令(     
A.强化了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B.使佃户的地位有所上升
C.解决了地主佃户双方的矛盾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步伐
2 . 宋朝租佃土地和买卖一样,须订立正式契约,办理法律手续。法律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日益淡化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政府管理职能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这表明当时(     
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
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2022-11-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定额租在清朝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地租形态。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能阻止土地兼并的加剧D.利于国家加强地方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许多从事工商业的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由于对土地无法直接经营,对农业生产也无法干预,在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这就是永佃制。永佃制(     
A.推动了大土地制的产生B.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C.推动了重农抑商的实行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宋朝时期,“天下无在官之田,而卖易之柄归之于民”,造成许多农民丧失土地,不得不开垦荒田谋生,这使当时很多地区出现“田无不耕”的状况。由此可知,宋代土地政策(  )
A.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B.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C.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D.促进了对土地的充分开发
2022-06-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指出,清代押租制(指农民付给地主货币作为抵押金来换取土地经营权)是一种“筛选”,它使许多农民因付不出押金而被摒除在押租佃户之外,而使另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农民成为押租佃户。佃农在此基础上的自由转佃,更是一种“再筛选”。这
A.缓解了农村中的贫富分化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流行态势
C.使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加快D.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雇工人是具有特定法律身份的雇佣劳动者,地位高于奴婢而低于凡人。根据下表可推知
时间具体规定
明初庶民不得蓄奴,但可蓄养雇工人。雇工人经济地位低下,社会上往往将他们视同奴婢
明万历时将雇佣劳动者按长工、短工加以区分,受雇时间长、立有文书者以雇工人论,临时雇佣者则视同凡人
清乾隆时(1740年)颁布的《大清律例》中规定,农业雇工平时与雇主“同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者”俱依凡人论断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政府强化对农业雇工人身束缚
C.农业雇工人法律地位逐步提升D.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并得到发展
2022-03-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020-07-12更新 | 6516次组卷 | 108卷引用:第5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10 .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在宋朝称为普遍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政府控制较为松弛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