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   
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
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
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
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2016-11-27更新 | 28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压轴猜题卷历史试题(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2016-11-27更新 | 19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稳定
C.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6 .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
①基本特点以丁计税                                 ②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
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④正确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2011-03-21更新 | 6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湖北省黄石二中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