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所占有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户数所占土地比例
1亩以下692.4%
1-10亩12243.6%
10-20亩3642.4%
20亩以上612.6%
合计233100%

A.租佃制日益普遍B.农业收益提高C.自耕农经济盛行D.土地兼并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D.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幢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隆于教子,其徙城市,便二子之从师也”。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
A.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B.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
C.科举考试促进重学风气形成D.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嘉靖末年,明世宗先后颁布法令,包括废除皇庄;禁止勋亲奏讨土地;禁止百姓将土地献给豪族;下令王府除了府邸以外,不得私置房宅;贫民卖给王府土地者,也必须登记纳税等等。这些法令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发展B.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C.有利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D.使租佃关系普遍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粟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
A.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
B.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限制了家庭手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成书于元朝的《农书》列举了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前五种行于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这反映了当时
A.人地矛盾突出
B.土地所有制变化
C.水旱灾害频繁
D.传统犁耕受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袁氏世范》记载,北宋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由于竞争激烈,好逸恶劳、不善经营之家会遭到淘汰。这说明北宋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B.土地流转频繁导致北宋农业发展落后
C.土地流转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D.重农抑商的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哀公元年吴国对楚国用兵,胁迫陈国出兵攻楚。陈怀公召国人商议:愿从楚者右站,从吴者左站。结果“陈人从田”,“田在西者居右,田在东者居左”。材料反映了
A.陈国政治决策过程体现民主性
B.小国政治立场影响大国争霸
C.生产关系变化影响陈人政治立场
D.大国争霸环境下小国无所适从
2018-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改联盟学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周王室的衰微B.土地转让的停滞C.兼并战争频繁D.私田的大量开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天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说明
A.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B.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C.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2018-03-03更新 | 60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四校高一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