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荷兰的殖民扩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海洋既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障碍,又是近现代文明交融的媒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1)根据材料,指出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学者认为,荷兰在17世纪确立海上霸权的经验是:“贸易产生财富;如果政府能够掌握财富,财富就能转化为舰队和军队;如果装备精良、号令严明,舰队和军队就能增强国力。”


(2)结合所学,分析有利于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因素。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


(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的观点;结合所学,分别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筹划海防的背景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
2020-04-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晋商为明朝统治者在北方边镇等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北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康熙中年,山西商人进入外蒙古草原贸易,从此,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内外蒙古草原,就成为山西商人贩运贸易的新市场。山西商人还开拓了国外市场,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多个俄国城市,都有过山西人开办的商号或分号。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在清朝统治期间,能够兴旺发达二百余年的商业世家,最有名的是:榆次的常家、聂家,太谷的曹家,祁县的乔家、梁家,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冀家,临汾的亢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等等。他们既是大商人、大高利货者,又是大地主,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21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荷属西印度公司,它先后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加勒比海上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阿鲁巴岛、序腊索岛、博内尔岛、萨巴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法国人共占圣马丁岛。西印度公司占领这些岛后大肆屠杀土著居民,以后又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贩奴者。17世纪中叶,荷属西印度会司一度占领毛里求斯,作为在马达加斯加掠夺奴隶的根据地,英属弗吉尼亚的第一批奴隶和法属殖民地的奴隶全靠它供应。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1957年春季,新中国创立广州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广交会是当时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活动的特点,并说明晋商经营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荷兰西印度公司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经营方式迥异于晋商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创立广交会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荷兰工匠开发了弗卢于特船。不同于英国战船不断增加军备而影响运输性能,弗卢于特船是典型的商船设计,没有船头瞭望台,装备极少的轻型火炮,主舱空间更加宽敞,可以荷载100吨—900吨的货物。这种船只航行需要的人力较少,并且水线以上的小体积减少了风阻,提高了航行质量。荷兰造船厂通常配备一系列的设施,如绞车、起重机和风力锯床等来节省劳动力。荷兰造船厂的建造成本较之英国,要节省40%—50%,欧洲国家纷纷从荷兰购买船只。17世纪,法国拉罗歇尔凡10吨以上的商船,皆为荷兰所造。1617世纪,荷兰人垄断了东方贸易。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荷兰造船业遭到重创。

——摘编自[英]乔纳森·伊斯雷尔《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14771806

材料二   1961年到197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独立自主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的关键阶段。1978年后,我国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大规模开展重点船厂技术改造,很快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成功实现了船舶产品出口。与此同时,船舶工业也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船舶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一,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李桢《中国造船业的图强路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造船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业的重大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荷兰和中国造船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荷兰人来到亚洲并开辟了欧亚贸易和远东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及灵活的贸易方式,在早期远东贸易中成功地立足于亚洲市场。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加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通道。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户设立商馆,进一步扩充公司在亚洲的贸易网络。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马六甲后,将其作为贯通中国和日本的跳板,以扩大它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和掠夺范围,从而开辟经中国台湾至马六甲到达印度地区的贸易航线。

——摘编自李倩《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研究》

材料二   17世纪,荷兰人在东南亚和东亚开展殖民扩张时期,在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争夺海上贸易权的同时,与穆斯林商人、日本海商、中国海商和东南亚本地王公等围绕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展开了激烈争夺。荷兰人力图排挤中国和日本海商,垄断东南亚的香料贸易,在远东地区建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体系和海上贸易网络。

——摘编自许序雅《17世纪荷兰人与远东国家和海商争夺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

材料三   17世纪初是荷兰进入东南亚开展海上贸易的最初阶段。1602年前,在隆塔尔岛、马班达群岛等地,荷兰人都建起了商馆。早在1598年就有不下5支远征队的22艘船只向东印度进发,到1601年共有1465艘荷兰船到东南亚进行贸易。此时,荷兰人也开始从事中国货物的转口贸易,即在东南亚购买中国货物,然后转销到国内,荷兰人经营下的东南亚与阿姆斯特丹的远程转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摘编自赵文红《17世纪初期荷兰在东南亚的贸易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人在东亚、东南亚贸易的活动对荷兰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荷兰在东亚、东南亚进行的贸易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2024-0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九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2年,荷兰大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荷兰议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广阔区域内享有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议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公司先后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好望角、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份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名雇佣兵,股息高达40%.

——摘编自成耆仁《寻根: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陶瓷丝路纪行》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大事记(局部)

时间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872李鸿章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提出该局“官督商办”,以“渐收利权”
18763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获7艘海轮、9艘江轮,运输航线得到扩充
187612与英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签订第一次等价合同,赢利158万两。
1882依靠英国伯明翰矿务公司的技术,投资创办开平煤矿。
1896投资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

——据李慰《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晚清四十年》整理

材料三   19534月,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公司第四批发部成立,后定名为天桥百货商场。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公司成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首创浮动工资制、职务津贴制。1992年底,该公司发行股票总值2870万元,每股100元,5年为一期。股金实行保息分红,年息5.4%,每年付一次利息,到期还本分红。天桥百货股份公司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破,使其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注册的、由国营转为股份制的企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首家股份制企业寻踪》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改制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 2016年(第六届)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学术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中国儒商风范企业50强榜单”上,就有华为电子、海信电器、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五十家企业的儒商风范凸现出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在当代仍具有其不朽的价值。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缺失,各种商业欺许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重提和重振儒商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黄鹰《儒商精神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2021-12-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O六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时,在荷兰、英国等国大力开展远程贸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股份公司这一类型的经济组织。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在得到政府的垄断贸易特权后,其经营便按照股份公司的运行体制来进行。公司成立伊始便公开征集资本,社会各界人士以入股的方式投入资本。就连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以100盾现金投资入股,短短一个月便筹集到6424578盾的资本。投资多的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一般投资者成为小股东。

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筹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资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地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伴随工业的大发展,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最突出,公司法虽有着漫长的历史,但1865年以前法人体制在美国只广泛应用于运输、保险、银行等行业,并在较小规模上应用于纺织业。随着工业单位的大、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传播,尤其1865年后托拉斯的发展,公司迅速取代业主所有制和合作经营,成为将资本和劳动结合起来的主要机构···..·与此同时,公司制被赋予新的内涵。由于出现了巨大的超级公司,其所有权如扩散,以致所有权和管理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应关系。于是,随着大公司的出现,确立了职业经理阶层的权力,职业经理只在理论上对公司的股东们负责。股份公司制度促进了企业的巨型化和生产的集中。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公司向往每一个市场、奔赴每个市场、连接每个市场,近几十年来,它以前所未有的样态和一如既往的力量,穿越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扫除建立世界市场的障碍,今天,当我们从公司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时,全球版图可以有另外的线条来勾勒。国与国的竞争,人与人的关系者可以重新定义。

——《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荷东印度公司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的公司与东印度公司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说明公司发展对社会进程的影响。
2022-05-1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上层社会嗜茶成风,民间饮茶也更加普及,同时国外市场开辟并迅速发展。从事茶叶生产的除农户外,还有流民、僧人等,其中专门种植茶树、以种茶为业的农户逐渐增多,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植茶或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或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他们在日常种植中形成多种栽培方式,有条植、丛植、粮茶间作、茶轮作等适应不同山区特点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经济效益远优于种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种了茶树,扩大了茶园的面积,减少了稻米的生产。

——摘编自孙洪升《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原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于17世纪早期首次由荷兰人引入欧洲。在荷兰,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物,成为治疗当地多种疾病的优良药草。后来医学界通过科学实验证明茶叶药性对人体健康有益,茶饮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饮料。18世纪末贫困家庭也习惯喝茶,结果荷兰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厂走向衰退。由于茶叶是西方固定的进口商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往往采取提前定货方式,以获取符合其要求、数量充足的商品,从而使茶叶具备了期货的性质。当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时,一方面荷兰各大城镇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兰人对茶器收集以及茶亭兴建的热衷,荷兰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国热”。

——摘编自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荷兰饮茶习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茶叶发展特点及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茶叶贸易给荷兰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当时“中国热”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茶叶贸易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商业资本的运作是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成本外部化”战略,这种战略就是把生产活动尽量让其它国家或地区承担,自己较少介入,凭借自己手中充裕的贵金属货币,充当国际中间商,把一个地区的商品运到另一地区,其商人仅仅是国际商贩而已。17世纪荷兰商业资本所抢占的殖民地一般来说都是一些贸易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商品货币关系良好,不用进行一些生产性投资,只要商人手中有大量的白银,就能获得所要的商品。工业革命前,在东西方国际交易中东方只对西方的白银感兴趣,而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贵金属仓库”,其商人手中控制着大量白银,能够比较容易地抢在其竞争对手前面,利用制造商对白银日益增加的需求,用现金提前支付的办法,低价获得商品供应。充裕白银使得荷兰商人在东方贸易中更容易地获得当地的商品,独占着欧洲与东方之间香料贸易。强大的白银攻势让荷兰商业资本在东方打败了葡萄牙,进而排挤英国商业资本。

——摘编自刘景华《浅析1718世纪荷英两国的商业资本》

材料二   相较于荷兰来说,英国海外殖民时间大致上要迟一点。英国所抢占的殖民地,大体上都是一些经济环境不太好的地区。在东方,英国挤不进荷兰所占据的香料群岛,在美洲,只有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的一些地方英国还能插手。而北美洲相较于南美洲来说,土地生产前景差,这些地区不仅没有丰富的白银与黄金可以开采,而且几乎没有商品经济关系的存在。英国商业资本要想在殖民地站稳脚跟,一切都得靠自己资金的投入,来构建商品货币关系网络。它们组织殖民地公司,对殖民地进行“生产性的开发”,如在殖民地进行修建基础设施,投资种植园或工场等一些生产性经营活动。除此之外,商业资本个体对殖民地的投资也是非常积极的。因此,英国商业资本在海外殖民中逐渐推行的是“生产成本内部化”战略。英国商业资本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投入生产中,不少商业资本家还亲自组织生产活动,把美洲殖民地当成事业来经营。

——摘编自刘景华《浅析1718世纪荷英两国的商业资本》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荷、英两国商业资本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荷、英两国的商业资本模式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英两国的商业资本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2021-05-12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大国的竞争】

材料一

荷兰过多地依赖对外贸易,其经济基础相当脆弱。18世纪时,西欧各国采取高关税和对本国企业进行高额补贴的办法与已占据垄断地位的荷兰展开竞争。荷兰向每个国家贷款时,还意味着它必须和每个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但现实是,荷兰不断地卷入战争中,不仅支出大量军费,也损失了大笔的利息。1650年和1651年英国为削弱荷兰商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发生三次英荷战争。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没有及时更新换代。1865-1914年的英国投资中,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同时,英国存在着轻视工商业,追求宁静、安逸,贪图享受,反对变革的贵族文化传统。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和英国霸权地位动摇的相似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在竞争中走向相对衰落带给我们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