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在16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揪起的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被纳入新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南海外殖民,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的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不同阶段资本主义民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三幅图片反映了棉花产业演变的历程,请分别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进行论证。
2022-03-09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的西班牙处在封建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君主的权力高度集中。……殖民地的总督区便是西班牙王室针对美洲不同区域设立的地方性机构。总督们作为国王在殖民地总督区的直接代理人,是总督区最高的统治者,集军事、行政、财政权于一身,每个总督区互不联系,直接隶属于西班牙王室。……殖民地的所有贸易活动均由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控制,实行垄断贸易政策。为了加强对金银矿产资源的控制,西班牙禁止任何人未经王室的允许在新大陆寻找和从事矿产工作。

——摘编自项冶等《1518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英国殖民者最初到达北美时,就开始注意到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地的定居和生存问题,并对这些殖民活动的管理较为放手。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类型,按照起源方式分为四类:公司殖民地,业主殖民地,契约殖民地和王室殖民地。这四类殖民地,都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王室的特许状。在特许状中,英王向个人或法人团体“给予、赠与并确认”了广泛的经济特权和统治权力。这些特许状一般永久有效。

——摘编自刘天骄《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关系的法理分析——从特许状切入》

材料三   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西班牙与英国在美洲殖民统治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其殖民统治差异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2022-01-0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视角分析世界贸易新变化的影响。
4 . 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初衷和目的”。

——摘编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编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欧其他两位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
(2)据材料二,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现象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以后近代西欧发展的主要途径。
2020-02-04更新 | 4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雷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现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2018-06-09更新 | 7909次组卷 | 4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9届第一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考考试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