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这种帝国的营建在1763年出现巨大的殖民拓居地之后的数十年间稳步地进行着。19世纪初叶,在英、法两国的某些集团中存在着不少反帝国主义的情绪。自由贸易的拥护者认为殖民地仅具有极小的经济价值,事实依旧是英、法两国在那数十年间继续获得属地。不过,这些获得物与1870年以后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870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亚洲出现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在中国,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0年前后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亚洲觉醒时期亚洲国家的主要诉求,并分析亚洲觉醒运动兴起的原因。
2 .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在这场全球性经济发展角逐中,发展中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平等”参与,却由于自身综合实力的薄弱得不到平等回报,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于是,不堪忍受的经济处境迫使他们高举经济民族主义大旗,尽管有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极不合拍的。

——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

材料三   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弱(如伊拉克),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不断深化向前”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推进“第二波全球化”的主要经济组织。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分析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本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8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说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给销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包括自思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澳洲、北亚、南非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1850年以前,英法等国人口死亡率大的为2.5%,1914年下降到1.9%。......农业增长使饥饿成为对过去的回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农作物歉收时也能保证外来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医疗保健体系包括接种疫苗、隔离传染病人以控制疫情蔓延、改善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保健设施。死亡率下降造成人口的激增,尽管有数百万人移居海外,欧洲人口还是从8150年的2.66亿,增加到1900年的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死亡本下降,人口增长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年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相当可观,辖属尼德兰、南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国的大部分领土,一度曾吞并了葡萄牙成为世界霸主。由于西班牙的物价上涨早于并高于英、法、荷等国,使得西班牙的商人不愿意再致力于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导致西班牙不得不依赖进口其他国家的工业品,甚至把本国生产的工业原料也输往国外。由于价格革命导致西、葡两国的企业主们完全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加之西、葡两国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人们通常以从事体力劳动为耻辱,结果不仅国内所需要的工业品都依靠从其他国家进口,甚至于殖民地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工业品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购买。为了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西班牙消耗了国库的大笔资金。1588年7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彻底击溃。自此西班牙帝国一蹶不振,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也逐渐被英国所取代

——摘编自张家唐《论西班牙帝国衰落与大英帝国崛起的关系》


材料二英国著名史学家霍金斯指出,在16世纪以前,英国小麦的收获量和种子的平均比值一般为4:1.16世纪后,因采用了圈地制,比值开始上升,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比值为8:1,18世纪又上升为10:1.据统计,1700年一个英国农民可供养非农业人口1.7万人,至1800年增至2.5万人

——摘编自王乃耀《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圈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在,指出西班牙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与英国一兴一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