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奴隶成为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货物,欧洲许多国家蜂拥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奴隶贸易兴盛主要是由于(     
A.交通工具大变革B.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
C.高额利润的刺激D.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东南亚香料的兴趣逐渐减弱,茶叶、棉花等新商品的占比大幅增加。英国新设立北婆罗洲公司,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中转站。这反映出(     
A.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B.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综合国力上升
C.特许公司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工具D.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贸易格局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1769年3月东印度公司发给孟加拉的通函中,规定对生丝的制造加以奖励,对丝制品的制造加以限制。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B.保证了该公司在东方的贸易垄断权
C.导致孟加拉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化D.加速了孟加拉农村生产关系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是王室贡品和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至18世纪末,甘蔗已成为大众的调味品。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B.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C.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2022-11-16更新 | 978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奴隶贸易与西方近代化]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初,葡萄牙探险队将10名非洲黑人劫掠到欧洲,由此揭开了近代史上非洲奴隶贸易的序幕。继而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英属北美大陆人、北欧人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人都参加了奴隶贸易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一些欧洲国家政府通过立法,向公民发放奴隶探险特许状并对奴隶贸易征税,跨越国际和国内边界的奴隶贸易都被合法化了。从1514年到1866年总计36106次航行中,大约有2133万名非洲奴隶从非洲上船,大约有1066.5万人活着抵达美洲,将近1000万名奴隶在运输过程中死亡。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不仅给被强迫劫掠到其他地区的黑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而且也造成了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种族主义思想长期流行。

材料二   19世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在国际社会通过双边和多边条约被废除。英国议会于1807年3月25日通过的《废除黑奴贸易法》被公认为国际社会废除奴隶贸易事业的开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废除有着多方面的原园,既有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有人道主义或道德因素(由宗教团体发起和推动的大众废奴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有黑人奴隶反抗和起义的因素。废除奴隶贸易是国际社会第一个重大的人道成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龚刃韧《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废除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被废除的原因。
2022-10-13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主要内容

棉花第一帝国

棉花具有不耐严寒、不耐酷暑的特性,印度的自然气候适合棉花生长,而英国则无法种植棉花,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通过加工棉花、进行销售来增加国家的财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

棉花第二帝国

这一阶段印度棉花开始自己走进欧洲,没有欧洲列强作为中间商。前期,欧洲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禁止进口印度棉花;中期,欧洲各国通过在农村开设工厂,聘用童工和妇女来解决劳动力问题,通过在美洲建立棉花种植园来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派遣工业间谍窃取印度棉纺织技术,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棉花制造帝国应运而生。

——整理自[美]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7-27更新 | 32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英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国家的大门。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畅销世界,北美和印度的棉花则大量出口到英国。此时,原本大体独立的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印度完全为英国所征服,东南亚大半沦为殖民地,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对外殖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7-06更新 | 559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3·河南洛阳·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抵达东方,他们主要通过占据据点,与他人交易来赚钱;而西班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则通过大规模占领他国领土,对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的主要目的不同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殖民地反抗程度不同D.国家整体实力的差别
2022-07-06更新 | 958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17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第6页共7

材料二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   机器大工业在促进技术革新、生产发展的同时,还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根本地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杨圣明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十三行”走向鼎盛的因素,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7-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方殖民活动曾给殖民地人民造成过深重的灾难,也曾发挥过建设性作用,他们的殖民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范围广大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材料二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非洲直到19世纪末才被殖民者基本瓜分,美洲则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改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与被殖民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除了上述自然地理因素外,还有制度、技术、文化等因素会影响殖民活动。请任选一个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