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D.殖民体系的确立
2021-09-12更新 | 7000次组卷 | 7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5—18世纪,对非洲影响最大的是大西洋奴隶贸易。从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兴起阶段;从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下半叶,是奴隶买卖最猖獗的阶段;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逐步衰弱。下列对奴隶贸易猖獗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B.法国殖民者在戈雷岛修建奴隶堡
C.马格里布四国全部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罗得斯是一个狂热的殖民主义者:白手起家创办德比尔斯矿业公司,成为钻石大王;创建南非公司;成为开普殖民地总理。罗得斯自称夜间看到天上的星星都会难受,因为一心想着要吞并它们。2015年,在罗得斯死后的113年,激进的开普敦学生在网上发起“推翻罗得斯运动”。“推翻罗得斯运动”主要反映了南非
A.实现民族独立的理想B.清除殖民文化的诉求
C.发展社会经济的愿望D.建立经济新秩序的呼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为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绘画作品)。该作品可用来说明
A.工业文明的扩张性B.拉丁美洲工业的发展
C.西班牙的殖民掠夺D.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20年,天花传播到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导致包括帝国皇帝在内的数百万土著人口感染致死。1526年,天花到达秘鲁海岸,带来同样的浩劫。这使得仅数百人的西班牙军队取得了对两地征服行动的决定性优势。由此可知
A.西班牙殖民扩张实属偶然B.三角贸易导致疾病全球传播
C.欧洲医疗技术水平更先进D.瘟疫流行影响区域文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表明
A.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先进文化
B.移民社会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融的主要途径
D.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存在障碍
2021-07-14更新 | 253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欧洲人为便于从事远距离资本运作和货物运输,他们完善法律,新的行业如保险、金融和航运兴起,政府融资、发行货币,国防也发展起来,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鲜明特征,由此可见
A.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活动B.各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殖民扩张加速欧洲社会转型D.价格革命加速封建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泰姬陵是17世纪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其宠妃修筑的。有学者认为:在美洲发现的金银被运到亚洲,这种财富的再分配促成了泰姬陵的诞生。该学者意在强调
A.印度对印第安人残酷剥削B.印度同美洲形成直接的商贸联系
C.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印度迅速崛起
2021-07-09更新 | 412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6世纪伊始,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罪魁祸首是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也是帮凶。从1519年开始,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人口就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这一现象
A.反映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人的血腥杀戳
B.客观上促进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
C.是由于殖民扩张导致土著人免疫力下降
D.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薯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将番薯传播到吕宋(菲律宾)。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回国后,陈经纶生怕番薯不适应在当地生长,便先在本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结果一举成功。他将收获的番薯呈献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并上书敬陈种薯之利益,建议官府推广种植。

——摘编自《明史·吕宋列传》等

材料二  下图为甘薯在国内的传播路线及15--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演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薯由原产地传入中国的路径及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甘薯传播的史学价值及需要的史料类型。
2021-07-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