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殖民扩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重点考察的“世界市场”是指“资本”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不断扩张的产物,资本的不断扩张在一开始就与殖民地的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把这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后,世界市场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阶段,这时的世界市场与前一阶段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显著的跃进。

摘编自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依据上述材料观点,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纷纷发行主要用于海外探险和殖民战争的公债券,使充当政府和人民之间中介人的金融家大发横财,大部分公债落入包税者、商人和工场主手中。公债券的发行(       
A.完成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B.壮大了欧洲的庄园经济
C.助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形成
2023-04-04更新 | 823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加拿大人口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后裔,土著老居民约占3%,其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据此分析,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因素是(     
A.殖民扩张B.三角贸易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18世纪,西班牙禁止外商参与西属美洲贸易,严禁将非西班牙产品直接运进西属美洲。西班牙和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贸易则实行“双船队制”,即每年由指定的两支商船队负责对美洲的贸易,船队按规定时间和路线往返美洲。这表明西班牙(     
A.垄断了美洲对外贸易B.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C.阻断了拉美殖民竞争D.控制了全球贸易网络
2023-02-03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1769年3月东印度公司发给孟加拉的通函中,规定对生丝的制造加以奖励,对丝制品的制造加以限制。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B.保证了该公司在东方的贸易垄断权
C.导致孟加拉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化D.加速了孟加拉农村生产关系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欧洲美洲非洲
1650年18.3%2.4%18.3%
1750年19.2%1.6%13.1%
据此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2022-10-14更新 | 68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多数属于(       
A.西班牙、葡萄牙B.英国、荷兰C.西班牙、荷兰D.英国、法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因缺少劳动力而去非洲,途中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岛上生存下来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成为他的个人财产。鲁滨孙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B.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
C.近代西欧的殖民扩张D.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主要内容

棉花第一帝国

棉花具有不耐严寒、不耐酷暑的特性,印度的自然气候适合棉花生长,而英国则无法种植棉花,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通过加工棉花、进行销售来增加国家的财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

棉花第二帝国

这一阶段印度棉花开始自己走进欧洲,没有欧洲列强作为中间商。前期,欧洲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禁止进口印度棉花;中期,欧洲各国通过在农村开设工厂,聘用童工和妇女来解决劳动力问题,通过在美洲建立棉花种植园来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派遣工业间谍窃取印度棉纺织技术,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棉花制造帝国应运而生。

——整理自[美]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7-27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