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角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人见人爱的砂糖,不只为人们的饮食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我们“透过物质认识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入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欧洲并不能种植甘蔗,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16世纪,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沛,使劳动者成为工场老板需要的劳动力。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19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摘编自(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到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剧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
2020-12-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一花一世界

棉花,将不同大陆联结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全球的故事。

材料一   全球棉花贸易市场格局变化示意图(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

材料三   


——电影《为奴十二年》剧照

材料四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摘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三、四是对图B反映的历史现象的佐证,请从史实的角度分别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棉花创造的全球故事”?
2020-12-23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由分散逐渐走问整体的发展过程,人类迁移活动是这一过程的直接映射。材料一、二、三是人类文明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早期、1500年以后、19世纪)的人类迁移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该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国际移民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欧洲移民,占国际移民惩数的3……迁移的流向相对集中,主要是从欧洲向美洲的迁移,其次是从欧洲流向非洲和亚……在该期间,最其代表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是黑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仲生《世界近代人口经济史)


(1)分别指出三个材料对应的历史时期,并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对应历史时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对世界的影响。
2020-12-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自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前景。
2020-08-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0—1900年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表

地区年份欧洲美洲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百万)
16501001122100330545
1750140111295479728
185026626332957491171
1900401816361209371608

材料二   1650—1900年的世界人口占比变化表

地区年份欧洲美洲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
165018.30.22.20.418.360.6100
175019.20.11.50.313.165.8100
185022.72.32.80.28.163.9100
190024.95.13.90.47.458.31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497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亚洲、非洲人口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2)综上,你认为影响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初,当文艺复兴进入初期发展阶段,重商主义兴起,当时社会上追求商品生产更快发展,追求商业资本的迅速增加和货币资本的不断积累,这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这是重商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重商主义的产生和更深层次的背景,则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股强大潮流冲击下,所引起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重商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摘编自张守忠《重商主义与人文主义》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调节规律,其有着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实行重商主义的表现。
(2)相据材料一、二,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0-05-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

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从彼此隔绝、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依据如图,指出18世纪大西洋沿岸国家经济联系加强的表现。它们怎样促进了这一区域的社会进步?
2020-04-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3月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1514年,葡萄牙商人与广州通商,1557年,他们又在澳门设立了永久的商业根据地;这时,中国开始直接感受到生气勃勃的新兴欧洲的影响。这些葡萄牙人收购中国的丝织品、木刻品、瓷器、漆器和黄金;同时,作为回报,他们又推销东印度群岛的肉豆蔻、丁香和肉豆蔻干皮、帝汶岛的檀香、爪哇岛的药材和染料以及印度的肉桂、胡椒和生姜。欧洲的货物一样也没卷入;原因很简单,它们在中国没有市场。这些葡萄牙人充当着纯粹是亚洲内部贸易的运货人和中间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到19世纪中后期近4个世纪中,西欧国家通过战争抢夺和商品换取等方式,使大约1500万黑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黑人奴隶不仅成为了美洲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也被广泛用于矿山开发。奴隶们创造了巨额财富,如墨西哥开采的银子比欧洲所有银矿的总产量多9倍,而这些开采的金银同农牧业产值相比却相形见绌,惊人的财富最终流向了西欧。大量黑人的输入和单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使美洲产生了对各种商品的巨大需求,而英国、西班牙等宗主国却出台规定禁止当地制造业和农业全面发展,这就使得大量欧洲商品涌入美洲。

——摘编自喻继如《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
10 .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舌尖上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齐国始,食盐成为国家统治的根本,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桑弘羊说:商鞅相秦,外设百倍之利而民不见赋税之增,“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官营经济以超额的垄断价格代替利税的征收,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暴利而民众却不知觉。垄断造成的高价掠夺使民众苦苦挣扎,因此还可抑制民间力量的成长,“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杜君立《舌尖上的帝国——中国盐政简史》

材料二   史学家威廉斯说:“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本来,罗马以后奴隶贸易就在欧洲销声匿迹,但因为蔗糖和“大发现时代”的结合,奴隶制死灰复燃。从1500年到1880年,有近1000万黑人被运到新大陆,他们中大部分的人被送到甘蔗园。

为了获得这些奴隶,欧洲人把工业产品运到非洲而财富则在美洲被奴隶们创造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他们生产的糖被英国人消费掉,英国人又把布匹、工具甚至刑具卖到美洲,被奴隶们“消费”。近代世界殖民史上著名的“三角贸易”,围绕着蔗糖和奴隶兴起和成熟。

蔗糖,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产品。

——《吃糖的历史和全球化历程》

材料三   英国之所以能跨过农业的门槛开创工业革命,是因为大量的进口食物供应了人民劳动力所需的燃料。英国通过进口食物摆脱了“生物旧体制”的束缚,也让更多劳作者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驱动工业化的燃料,不只是那些埋在地底死去的植物——煤炭,更是马铃薯及蔗糖所构成的动力。种种与食物有关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

——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作用。
(3)对材料三中“种种与食物有关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9-06-03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