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角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砂糖等世界商品给予人类历史的影响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到19世纪在巴西沿海和加勒比海地区,砂糖生产兴盛起来。甘蔗的栽种必须要有庞大的人力规模,因此很早就开始动用奴隶进行强制劳动,采取种植园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经营。此外,还必须尽可能地用最短的时间搬运甘蔗,要在短时间内碾碎,绞榨出糖汁,这一工程需要巨大的动力,一开始就得使用某些工具机械。该地区大部分种植园只栽培一种作物,只生产能在世界市场上出售,成为世界商品的农作物,使地方经济偏于一途,压制和延缓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早期,食用砂糖是英国贵族、绅士和富有的商人用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的做法。整个18世纪,因砂糖等殖民地生产的世界商品的贸易可以赚取巨额收入,英国和法国不断地进行着战争,英国最终取胜,占领了法国在加勒比海的砂糖殖民地。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多数英国人的生活场所从农村变为城市,人们开始严格地遵守时间,这使得人们无法花太长的时间来做早餐。以加糖红茶为特色的英式早餐迅速流行,制作简便而且能提供大量热量。这样一来,糖成了那些住在城市的贫民窟中、被迫遵守严格劳动时间的工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洲砂糖生产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砂糖生产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砂糖消费发生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砂糖等世界商品给予人类历史的影响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材料蕴含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紧扣材料且明确、合理,并依据史实予以说明)
3 .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至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于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018-04-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钢城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

阅读图,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4-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钢城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