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3 . 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与其他机器的改进弥补了体力的差异,妇女和儿童被大量雇用从事生产劳动,成年男性成了产业后备军,男性劳动力因失去了他们的力量型优势而贬值。同时,工厂中的工人为了与失业工人竞争,不得不接受微薄的工资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道德观B.导致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C.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4 . 下图显示的是1820—1860年移民进入美国的人数变动情况。其移民变动情况(       

A.与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基本一致B.反映出欧洲各国政治上的专制
C.说明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移民国D.表明欧美国家经济合作很密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把他们最后剩下的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都剥夺了,可是,它却以此迫使他们思考,迫使他们争取人应有的地位。像法国的政治一样,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产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于法国,哲学革命对于德国一样。而且1760年的英国和1844年的英国之间的差别,至少像ancienrégime〔旧制度〕下的法国和七月革命的法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但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加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2)概括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并结合所学分析“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
6 . 美国学者伯格多尔在其著作《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描绘到: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这反映出法国
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C.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新问题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7 . 1761一1835年被称为英国运河时代。煤是此时运河上的最大宗货物,并且自1759年以来的165项运河法案中,有90项是为便利运煤而制定的。据此可知英国的运河
A.促进了采煤事业的崛起B.拓展了英国国内外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D.限制了英国工业的布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产业结构的改变打破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平衡,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在客观上导致早期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英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自发的市场力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是崇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同时,受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历史传统影响,近代英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事务一度采取基本不干预的态度,听任市场力量自发调节,由此导致英国城市化呈现快速而无序的状态。贫富分化导致的经济矛盾和阶级对立引发的社会冲突,使得英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   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868年颁布的《托伦斯法》赋予地方政府处置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私人住房的权力,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公共设施,初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1882年每间房屋平均住6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降为12%,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下降到了10.9%。此后,政府又修建了一些排水设施和工人住房,并出台了“建造法令”来控制沿街住房的布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理问题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如筒车、水车、水碓、耧车等,有时连铁钉都不需要,造价低廉,并且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修理,也就更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些生产工具一般不要求高速运动,因此消耗在移动或转动农具本身的动力较少,非常适合以人、畜为动力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技术要求。同样一把锄头,可用来翻地、开沟、起垄、中耕、收获,同样一把镰刀可以用来收割各种作物,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由于通用性广,一个地区的农具种类虽然为数不多,却可以完成各种作物的多种作业。

——摘编自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英国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都逐渐陷入了能源供给短缺的困境,伦敦等城市的木材价格上涨了610倍,远高于同期物价的涨幅。在某些交通不便的地区,木材价格更是高得令人咂舌,很多平民买不起木材生火取暖。为摆脱这种困境,需要一种全新的能源作为主导燃料关键时刻煤炭充当了遏制能源危机的“止痛片”。由于英国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且分布广泛、易于开发,煤炭供应量得以迅速增长,逐渐出现了燃料价格低得出奇的现象,从而开辟出一条持久性的进步之路,对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缟自毛立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机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农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成为能源危机“止痛片”的影响。
10 . 英国作家劳伦斯在小说《彩虹》中写道:“19世纪中期,厄秀拉工作的学校(英国中部乡村)就是一所监狱……那里的教师像‘机器一样,用一成不变的震耳的、缺乏人性的声音维持教学’。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强迫孩子们成为一个机械的、守纪律的群体……他们是庞大的机器传送带控制的‘趋同性的集体’。”该故事情节反映出当时英国的教育
A.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需求B.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C.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及D.培养了公民的平等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