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即原工业化,这是一种早于或先于工业革命阶段的工业形态。英国乡村由此出现第一次转型。英国乡村工业化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城市要素向乡村转移的背景下,借助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等条件发展起来的。在乡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兴起了一批介于村庄和城市之间的工业集镇,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乡村工业的发展,使英国乡村呈现出新的面貌。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更趋专业化和商品化,工业及与其协调发展的小城镇吸纳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些都为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多村改

材料二   华北多村半工业化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倘无外国之货物与技术之输入,中国经济社会恐犹是二千年来之社会,而不能有丝毫之改变。今日之得有新式工业,岂非受外国工业品之刺激而始然乎?”晚清政府在“振兴工艺”的口号下大力兴办工艺局,培养了适应半工业化所需的技术力量,这批多村技术人才的出现恰逢其时,他们回到乡村,推动了半工业化的发展。仅在19101912年间高阳商会就有14次集会研究与土布有关的扩充铁轮机,劝立织有场、筹议减免税、设立工艺研究所等事宜,工艺研究所旨在“提倡织纺,振兴实业,研究工艺,改良布质”。但是,除个别地区外,近代华北乡村手织业大体上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就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有些地区的疲退出现得更早,其表现主要是生产萎缩、产量剧减、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应下降。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中国多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乡村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华北农村“半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两国近代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3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这表明,此时英国(     
时间发展情况
1814年《工匠徒弟法》被废除,出现了以传授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为主的技工讲习所
1850年英国主要工业区已创办600多所技工讲习所,受惠者超过50万
19世纪后半期讲习所发展为技术员阶层进行成人教育的场所,部分发展为工业学校

A.高等教育形成体系B.广泛应用科技成果
C.社会矛盾日趋尖锐D.社会转型充满潜能
4 . 18世纪后期以后,英国贵族积极投身矿产经营。他们在矿产经营上大致有三种方式:其一是将矿山开采权出租给工厂主而坐享地租;其二是与工厂主合作兴办矿厂;其三是贵族亲自经营煤矿,有的贵族矿业收入平均每年达36000英镑。这说明当时英国
A.贵族仍旧把持着国民经济命脉
B.工业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日趋复杂化
C.贵族阶层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
D.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争论不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反映:

项目表现
衣着19世纪早期开始,就妇女的卫生和健康而言,廉价、易洗的棉布几乎产生了奇迹,棉纺织取代毛呢织品成为最受欢迎的衣料。装饰品也开始流行。
饮食不论贫富在吃的方面都有改善。17871796年间食物开支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73.5%;18301839年则为61.5%;18401854年间为64.0%e。
住房靠近乡村的是单门独户的别墅,城市的内环是手艺人的居住区,包括中产阶级居住区,他们的房屋是各家连成排的简单二层楼房,再往下便是工人居住的成排房屋和贫民窟。1840年后政府采取措施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工作包括吃饭在内的12小时工作日最为盛行。当时的确有一些部门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与其说是工作时间增加了,不如说是劳动时间的重新安排。在17501850年的一整个世纪里,几代英国工人所支配的平均非工作时间保持不变。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26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从1560年代起,英国就对引进本国没有的技术的外国生产商提供21年的专利保护期,使得生产玻璃、肥皂、丝绸、纸张和开采矿石的新技术都被引进到了英国。同时,重视技术移民,认为这些人可以教授本地人技术。上述举措
A.开启了专利保护的进程B.体现了科学革命的威力
C.奠定了英国崛起的基础D.增强了人口流动的便利
7 . 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辟了墨西哥与中国之间的跨太平洋商业通道。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美国发展了对华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这一跨太平洋国际贸易。这两条贸易通道的开辟
A.巩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B.适应了欧美国家商品输的需要
C.缩小了拉美与北美经济发展的差距
D.促进了全球新兴贸易网络的发展
8 . 18世纪末,法国已从英国引进了珍妮机;拿破仑帝国结束以后,法国经济才进入到“不规则但强有力的增长”时期;1840--1860年出现“强有力的增长”,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据此可知法国的工业化
A.是一个自发而又必然的过程B.与英国迥然不同
C.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D.受政局影响很大
2022-05-12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在1820至1860年间,欧洲移居美国的四五百万人中有工人87万人,手工业者4万人,矿工3.4万,在移民中,男子约占60%;到19世纪后20年间,移民中男性占75%,其中83%年龄在14-45 岁之间。美国这一状况本质上
A.标志殖民体系的形成B.导致工业革命的出现
C.密切欧美之间的联系D.提供经济发展的保障
2022-04-23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欧洲近代早期的体育休闲活动多由上流社会赞助,且非盈利。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专门的场馆行体育比赛,向观众收取门票。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工业革命的推动B.民主政治发展
C.自由放任的政策D.社会福利增加
2022-01-27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