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16~17世纪,伴随着海外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观察如图漫画,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
A.促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拉大了英国与殖民地的差距
C.为巩固君主制提供了物质保障D.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 . 下图漫画中,小男孩把头转向右边,一边神情紧张地望着门外,一边将手中刚偷窃来的物品交给眼前穿旧衣服的男人。男人正将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这是当时许多无家可归被迫走上以偷窃为生道路的流浪儿童的缩影。该漫画反映了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B.民众反剥削意识增强
C.人性贪婪造成贫富分化D.工业化滋生社会问题
3 . 漫画《五层楼的巴黎世界》描绘了19世纪出现的集体楼房:一楼有阳台,住的是富人。二楼是富裕的年轻夫妻,三楼常常接待猫和债主,四楼没有人上去,连门房也不上去。屋顶阁楼住的是失业者、艺术家和女仆。这说明
A.工业革命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B.法国大城市中开始出现社会阶层分化
C.巴黎拜金主义的盛行抑制了文化发展D.工业化要求工人群居生活以方便管理
2021-02-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叙事(叙事:叙述事情)。
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17501900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
基本情况KS3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第五章发明的时代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主要内容摘录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工业’是‘工作’的另一种说法,‘革命’是‘变化’的另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人口、交通、城镇、医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
第六章第三节“阶级行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
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英两国中学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不同点叙事风格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较通俗
叙事的主要内容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叙事的视角
相同点

(2)结合所学,解释中、英两国教科书中历史叙事不同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
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B.技术革新带来环境问题
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2019-05-09更新 | 193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淮阴、徐州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注城市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鼓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供事,既无空虚之屋。”
——(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在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2)上表中反映19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生了怎样的流向?请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3)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不断加快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材料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
2016-11-18更新 | 9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29年《利物浦水星报》刊登雨山桥实验的比赛广告,该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决定新建的铁路采用哪种动力。比赛吸引了10000~15000人参加,从哲学教授到机修工都参与其中,有人发明了“手动车”,有人发明了“轮足机”(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A.畜力仍是动力的主要来源B.民众对技术创新充满热情
C.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兴起D.机械力与畜力难以兼容
2024-01-23更新 | 62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末画报曾刊《铁人善走》一图(如下图),配文道,美国一博士独出新法,用铁铸一人形,高六英尺,口衔吕宋烟一枝。腹中藏有机器炉鼎,以火燃之,其人即自能行走,迅捷异常。当时见者疑为生人,初不料其为块燃之顽铁也。呜呼,技至此,可谓神矣。由此可知,当时(     
A.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迅速传播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国人视野
C.“师夷长技”的思想获得认同D.列强资本输出影响经济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逃离“城市病”控制下的城市,具有经济实力的富人最先走出城市,中产阶级紧随其后。这些迁入小城镇或农村的人口的目的是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并没有重新务农,其就业、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也没有改变,同时还具有资本和技术。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随之得到完善,经济拉动力随之产生。伴随劳动力、技术、公共资源和服务等由城市流入乡镇,乡镇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对城市而言,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则相应地放缓了城市发展速度,推动城市调整并优化其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城市也在将一些文化功能、居住和休闲娱乐功能,甚至是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等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进而部分解决“城市病”问题。

——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材料二   中外“逆城市化”运行机制对比图


——梅莹《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逆城市化”的实质。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与西方“逆城市化”的不同,指出“逆城市化”的进步作用。
2022-06-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比较(4001998年)


——【英】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图3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