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科技进步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惠特尼生前不可能意识到他的业绩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他的发明使得南方的经济变成依赖于种植棉花的经济,而这又导致了需要更多的奴隶,这就是一个直接引起1861年南北战争的起因。同时,他创造的生产方法也帮助北方奠定了发展工业实力的基础,使其能够在那次大规模的战斗中打败南方,保存了美国。

——刘秦《发明家与发明》

材料二   1893年,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七年后,汽车开始大量生产,人类进入汽车时代。1903年,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凯蒂霍克海滩的飞行,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经过十年的动荡发展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姜振寰《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1950年,计算机科学先驱阿兰·图灵预测,到2000年电子计算机就可以思考。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研究者提出创造一个人工大脑,人工智能领域就此诞生。1980年左右,“专家系统”的概念被计算机公司广泛应用,这是人工智能探索的开端。

——【美】小西奥多.希克《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惠特尼的发明及其创造的“生产方法”,并概述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并从交通与世界经济的角度,分析当时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产生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3)指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国家,哪一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人工智能”的含义。
2021-05-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1871~1914年间,法国有35种妇女报刊问世;1876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1878~1913年间,仅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的女权主义代表大会就有11次。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B.启蒙运动的兴起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男女平等的实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部分立法情况

1874年《工厂(妇女健康)法》获得通过。

1883年《工厂与作坊法》出台。规定:白铅工厂必须具备“通风设备、带盥洗室的宿舍、带有冷热水的女性浴室、舒适的餐厅、全套的工作服及口罩、工厂所有员工可随时饮用的充足的酸性饮料的供应”。

1889年8月30日,英国议会出台《棉布厂法》。该法案关注棉布行业中有害健康的潮湿、蒸汽等特殊问题。

1891年通过《工厂与作坊法》。明确规定:任何工作场所不得出现危害公共健康的恶臭或秽物,也不得违反此前法案关于整洁、通风、宽敞空间以及粉刷墙壁等方面的规定;经英国内政部授权,视察员可随时进入各类工作场所,如发现工厂或作坊中存在违规行为,将协同各地卫生部门进行查处;在规定期限内未做出整改者,将被处以每天10先令的罚金。

——据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整理


概括材料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2021-05-23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到1906年,德国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普通进修学校在校学生13万人,工商业进修学校学生20.6万人,贸易学校学生4万人,商业学校学生5.3万人,农业学校学生6.7万人,普通女子继续教育学校学生7.1万人。这种状况
A.保证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B.旨在适应当时德国经济发展需求
C.表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D.促进了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5 . 实业家相信现代经济面临的最大非议,是它扼杀竞争,而企业整合就是对付这些非议的一种办法,大多数商人都宣称信仰自由企业和市场竞争,但事实上又惧怕过多的竞争厂家存在,认为过多的竞争会导致动荡,伤害全局。导致“扼杀竞争”的“现代经济”出现于
A.重商主义时代B.自由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6 . 据统计,1871年德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之比为63.9:36.1,1885年该比重调整为56.3:43.7,1895年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二者比例为50.2:49.8,到1910年这一比重则变为40:60。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德国
A.已具备了国家统一的条件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城市化的水平不断地提高D.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选民情况变化表(1832-1918年)

时间全国人口(万人)选民人数(万人)占20岁以上人口比例(%)增加的选民群体
1832年2400727工业资产阶级、小土地所有者等
1867年310022316A
1884年370049628农村劳动者
1918年4400199874B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表中AB两处的内容,并从AB中选择一处说明其获得选举权的原因
2021-05-08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美国捕鲸业曾一度繁荣,鲸油、鲸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照明、润滑、服装等行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却急转直下,许多从业者破产或被迫转投其他产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儒求B.政府转为扶持重工业
C.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D.生产及资本走向集中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19世纪70年代起,德国铁路发展迅速,但铁路管理层次繁多。帝国政府于1873年成立“帝国铁路局”,协调各所属系统铁路的建设、装备和营运;1877年统一全国运费率。此外,还通过国家购买来增加国营铁路比重,到1913年,国营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比重的近91%。材料反映出当时德国(     
A.铁路事业高速发展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出现混合经济体制D.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显著
2021-05-05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11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