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图一商代贝币                            图二 统一货币                      图三北宋交子

(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结合上述历史材料,概括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2018-02-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1853年清政府尝试过内债,在山西、广东等省,议行“劝借”…… “规定如能自一万捐至数万、十万两者,随时由官府按照银数,立即奏请奖励。如有不愿请奖者,除由官府按数给予借贷印票,分年归还外,仍按照银数多寡,分别建坊给匾,以示优奖”。……内乱结束之后,各省借口“库款支拙”改由官府奏请给奖,有些绅商则由朝廷以官爵进行偿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想发行“昭信股份”国债时几乎无人问津。
——摘编自陈志武《治国的金融之道》
(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清政府发行国债的背景及其特点。为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想发行国债时却几乎无人问津?
(4)结合上述历史材料,概括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3 . 城市化是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回答以下问题。
英国是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人口就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
(1)简要说明16世纪以来促使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结合材料分析推进中国近代历史上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建国以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总体上看是非常缓慢的。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 内容国别

电力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德国
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内燃机驱动汽车德国
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手段
 19世纪3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19世纪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工业革命在1790年至1850年间改善大多数人民的物质生活了吗?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被称为“悲观派”的历史学家,起草了令人生畏的诉状来攻击工业革命:包括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手工业者地位的改变,儿童的境遇等等。被称为“乐观派”的历史学家,则针对以上这些指责作了强有力的辩护,工业革命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口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针对材料三中两派历史学家的争论,任选一派的观点,或自拟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5 . 下图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
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
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
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入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
2023-02-08更新 | 36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作为工商业中心,号称“工贾艺术杂处”,即以工商业为主,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在市镇上,最有势力的是那些牙行——花行(棉花牙行)、布行、丝行、绸行、米行等,以及仰食于牙行的领投业(中介掮客),脚行脚夫(搬运业),还有从事打行(打降)、白赖(白拉)的市井流氓。其次就是沿着大街小巷开设的数以百计的各行各业店铺,他们与牙行一起形成由老板与伙计组成的商人群体,即所谓坐贾。此外还有行商,即从全国各地来此贩卖丝绸、棉布、粮食等商品的客商,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商帮与会馆聚集起来的商人群体。再次是各种作坊一一机坊、坊以及其他手工业作坊,由作坊主与雇工构成的工人群体。最富有者对购买土地已不感兴趣,地权分散化趋势成为历史必然。

材料二 进入15世纪,随着农村纺织业的兴起,英国原工业开始突破原先以城市手工业为中心的格局。早在1454年,英国议会就宣称“在这个王国的所有地方,呢绒制造业是最大的行业,是这个国家劳苦大众的生命”。到了16世纪和17世纪以后,英国的原工业区域特色越来越明显,毛纺织品的出口数量不断地创新高。在英国历史上,毛纺织业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呢绒占了出口的23多。在1741一一1772年间,这个行业原材料每10年增长14%,到1770年,这个行业的产量价值在800万到1000万英镑。自16世纪以后,英国棉纺织业、金属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技术革新,但在18世纪晚期以前,大量技术创新属于微观的发明,大多数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个别天才的创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农村经济与明清时期中国市镇经济有何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原因。
2022-07-20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北江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西方直接海上贸易兴起以来,1718世纪英属东印度公司将其从欧洲获得的贵金属中的大部分用于东方贸易中,用来购买印度的棉纺织品和中国的茶,丝织品及瓷器等。英国每年从印度进口的棉纺织品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因进口印度棉纺织品导致国内毛织业的衰落,英国政府几度下令限制和禁止印度印花布的进口,但是国内对棉织品的需求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利益的驱动下,东印度公司以及私商走私十分猖獗。这种状况与当时盛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是相悖的。英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议会制定法律寻求保护,另一方面为迎接竞争和挑战,不断地通过改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技艺来提高生产效率。

——摘编自张琼《从贸易逆差的视角看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和掠夺印度的主要工具。他们以暴行为基础进行赤裸裸的抢劫、征收高额土地税等,导致饥荒成为印度的“普遍现象”。1813年,由于英国资产阶级强烈反对,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此以后,英国工业品像洪水一样涌入印度,对印度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书中指出,英国在印度“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又“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等《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19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后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工业化”是指工业革命之前的工业化,也就是乡村的工业化,是为市场而不是为家庭的手工制造业。江南地区的盛泽镇的丝绸业兴盛于明末清初,“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盛泽所有丝绸产品全为农村工业盛泽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镇鼎盛时期拥有人家万户,其中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踹坊等雇佣工人又有近千人,有一半人家以此为生。在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等待雇佣的工人,每天清晨聚集于长春桥、泰安桥的桥堍等待雇主召唤。全镇商店五六百家,工商业人口在全镇总人口中占据大多数,工商业人口大大超过农业人口。形成介于县城与乡村之间的小城市,这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在1679~1833年的155年中,中国生丝的出口量从微不足道的8担上升到9920担,初露了“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的乡村工业在全国已有广泛深入地发展,几乎遍及每一个村庄。下面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

年份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百万)乡村人口(百万)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乡村农业人口(百万)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
15202.400.132.27801.820.45
16004.110.343.77762.870.90
16704.980.684.30703.011.29
17005.060.854.21662.781.43
17505.771.224.55582.641.91
18018.662.386.28503.143.14

——摘编自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早期工业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乡村工业发展的当代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五世纪起,由于呢运销欧洲各地,英国毛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养羊成为当时很有利可图的事,导致了圈地运动的兴盛。圈地养羊使得畜牧业代替了农业,绵羊大部分时间自谋食物,牧人可以同时种植谷物,生产出比以前更多的皮毛、肉食和粮食,使人民得以丰衣足食,而富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少,使得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成为第一代产业工人。圈地运动因而成为一场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运动。

材料二     十五世纪末,中国的江南地区,由于丝织业的发展,使得种桑养蚕也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现了“桑争棉田”的局面。由于蚕桑缺乏作为食物的功能,桑争稻田从根本上不能导致蚕桑生产取代水稻种植。种桑养蚕较之种植水稻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导致农村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粮食不足,进而影响到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曾雄生《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圈地运动得以持久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江南地区“桑争稻田”的发展困境。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圈地运动与桑争稻田带来的不同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在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   帝国主义就是工业发达的国家一种对外的政策,目的在于攫取退化民族所有的国家或领土,独占它们的天产,垄断它们的商业,并独享投资于它们的境内以发展其富源的权利。至于帝国主义的形式有时为直接的并吞如英国对于印度, 法国对于安南,美国对于夏成夷群岛,日本对于朝鲜。有时为势力范明的划定为将来开吞的准备,如英依两国对于波斯,欧洲列强对于中国,英法两国对于暹罗。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三   这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 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

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工业革命后英国面目的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帝国主义”政策对世界造成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1-05-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