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就是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其产生的巨大力量“将工业化这个滑翔机拉着飞上天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发展,成为早期工业化的核心产业,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分不开。而棉纺织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受到封建行会以及政府法规的约束相对较少,新技术和新发明能够更加容易地在棉纺织工业中得到应用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也引发了技术创新,带来了棉纺织部门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1771年,阿克莱特和他的合伙人在曼彻斯特德文河谷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成为生产的标准样式。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材料二   棉纺织业的惊人增长,带动了英国经济的“起飞”。首先,机器化的生产模式很快扩散到毛、麻纺织,使机械工程和金属制造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其次,棉纺织业所获得的利润为其他部门工业化的起步提供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最后,生产管理模式也很快向各行各业扩展,许多不能使用机器的行业也采取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将生产流程重新安排。

——摘编自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工业化进程特点,说明棉纺织业是怎样带动英国经济“起飞”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启示。
2 . 查尔斯·穆里在《人类成就》一书所做调查中,瓦特与爱迪生并列排在第一位。迈克尔·哈特在《人类历史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将瓦特列在第22位。二者推崇瓦特主要基于其
A.引发了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B.推动了工业革命展开
C.拓展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手段
D.实现了人类翱翔梦想
3 . 现代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政策是商人们精心设计,然后灌输给对经济事务一窍不通的统治者和政客,并用“重商主义”一词来使其制度化,突出其荒诞性和不公正性。由此判断亚当·斯密认为
A.重商主义政策需要辩证认识
B.重商主义政策已不合适宜
C.重商主义政策对经济发展是无益的
D.重商主义政策只对商人有利
4 .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着直接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马可・波罗行记》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与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
C.西欧国家开始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迪亚士船队的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
5 . “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6 .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
A.“珍妮机”
B.水力纺纱机
C.水力织布机
D.蒸汽机车
7 . 下图“?”处应填写
A.完善了精细分工的“手工工场”
B.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
C.形成了垄断资本的“钢铁时代”
D.开创了注重实验的“科技时代”
2019-08-23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精创】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9 . 工业革命

材料一: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钱穆《英国通史》

材料二: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832年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70—1907年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年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问题:
(1)简述材料一、二、三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英国经济特点。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英国制度建设的认识。
10 . 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
C.市场需求的带动
D.政府措施的激励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