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高的美、德两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是4.8%和4.2%;而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低的英法两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4%和3.3%。这说明,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A.加剧了西方发展的不平衡性B.不利于英法两国的社会进步
C.影响了各国殖民扩张的程度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和德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凭借新发明、新创造分别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工业强国。二者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突飞猛进的最有利因素是
A.国内市场的统一B.资本输出能力提高
C.国家政策的支持D.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021-07-2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观察如表,该表反映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如表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1870年1900年
企业总数808669
工人总数(万)78000272000
产量(吨)320000029500000
投资额(万美元)12100590000

A.钢铁行业竞争激烈B.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生产和资本走向垄断
2021-07-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两次工业革命
A.英美两国都发挥了领头羊的历史作用
B.都在重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
C.都源于科学技术对生产领域直接推动
D.都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5 . 1870年后,新的发明、制造程序,以及把产品输送到市场和变卖的方法使早期的工业化支柱国家失效了。大规模的工厂使早期工业时代的纺织厂和铸铁厂相形见绌。这一变化(     
A.使英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扭转了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向
C.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D.保障了国际关系的稳定发展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由材料可知(     
A.美国成为超级大国B.西欧国家沦为二三流国家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改变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人种的分布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图中15世纪到19世纪美洲人种的构成变化的成因?
(2)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进世界联系加强的科技因素。
(4)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什么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又分别有何影响?
2021-07-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输出进一步加紧和扩大∶1913年,英国资本输出总额达到40亿英镑,约占世界各国海外投资的50%;1905~1914年,英国国外投资占净资本的50%。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国内工业的收入。英国这一经济现象
A.扩大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规模B.推动了"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奠定了其"世界工厂"地位D.不利于新技术发明和生产扩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1900年德国铁路里程(公里)

年份1840年1850年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
里程4695585611089188764286951678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德国铁路建设开始起步,多以私人投资为主。40年代初,德国的245辆蒸汽机车中只有38辆产自国内,在德国的劳动人口中工厂工人还不到劳动人口的3%。1850年3月,普鲁士政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到50年代末绝大多数农民获得了自由。由于德国铁路的投资回报利润相当高,19世纪60年代,政府开始大规模投资该项事业,普鲁士铁路占到整个里程数的61%,从而控制了全德铁路网的运营。1861年,德国的机器制造厂已增加到了300家,机器制造业工人已达98000人。70年代后,德国积极利用新的发明,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到20世纪初,德国的铁路线长度和增幅相对缩小,但以国家为主的铁路建设的纯投资额,增幅仍然在每十年一倍以上,主要是增加军事需要的铁路建设。

——摘编自《现代化视域下的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铁路里程持续增长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1-06-16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欧美国家“正是在钢、铁和重机械工程业中,被最自由地用来建立或扩大自原料至成品的所谓纵的联合”。这种“纵的联合”
A.容易激化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B.推动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C.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D.与国家干预经济密切相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