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人口(万)
英国3705700
法国3603650
德国1001470
比利时903000
葡萄牙80900

A.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2021-04-25更新 | 633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最早的现代博览会始于1851年英国成国工业博览会,历次博览会,无不烙下时代印记。

世界博览会产品简介(部分)

时间和主办国代良性展品展品化息的解读
1851
英国伦敦
主办国英国展出的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机床等产品轰动世界,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伦敦博览欠展示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以蒸汽动力机械为代表的先进工业革命成果;中国则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反映了传统手工业技术精淇,但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
1904
美国圣路易斯
主办国美国展示了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电动机、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气设备,塑料、化肥、炸药等化工产品。清政府以丝绸、茶叶,雕花瓷器、景泰器等为代表性展品。(2)
2010
中国上海
主办国中国展示了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美国则以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为代表展品。(3)

——据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的解读。
3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890—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表(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俄国10.9304154
A.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B.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C.英国成为工业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D.推动了世界交通及通讯方式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应用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代A—B年差B—C年差A—C年差
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
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
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2019-06-29更新 | 7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2016-12-12更新 | 680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题

8 . 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岁孩提孩提之童,吾不知爱其亲者
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忧
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材料二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材料三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材料四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

—吴虞《说孝》(1920年)

材料五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孝亲尊师善待人”

—《中小学生守则》

(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2017-08-04更新 | 241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有人做了这样一首诗:“富人成双结对而至,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20世纪初,这首诗又被添加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A.诗歌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
B.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C.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平等
D.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升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